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肠道菌群的稳态是机体健康的前提之一。若肠道菌群失调,则会出现低度、慢性、系统性的炎症。在长期慢性炎症的作用下,会导致机体出现各种代谢性疾病,甚至发展为更严重的疾病。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从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中均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据,适度运动可以提高肠道菌群丰富度、改善肠道内在结构、减少促炎因子从而发挥菌群的积极调控作用。通过综述运动作为一种外界应激源对机体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影响,以及菌群改善肥胖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肥胖的改善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结构的紊乱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运动作为一种内稳态刺激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宿主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影响物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功能,从而达到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因此本文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出发,对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的实验性研究及潜在机制进行总结归纳,为基于运动干预调控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耿雪 《体育科研》2017,(3):78-83
运动性胃肠综合症是由运动引起机体胃肠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的一种病症,具备发病率高、范围广、原因复杂等特点,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及比赛,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成为研究重点。随着人类元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学者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研究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后发现保证运动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可有效改善其症状,成为防治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新方法。故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运动性胃肠综合症的发病类型、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剖析以肠道菌群为介入点改善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深入总结前人研究,为运动性胃肠综合症及其防治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骨重塑是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介导的骨吸收相互偶联的动态过程。益生菌与致病菌组成的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与宿主形成复杂的共生关系。通过梳理GM与骨代谢的关系发现,GM通过调控菌群代谢物、肠免疫系统及黏膜屏障等作用途径影响OB与OC功能,进而影响骨重塑。科学运动可以有效防治不良因素导致的菌群紊乱,改善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丰度及菌群多样性,从而调控肠免疫、肠内分泌及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有无运动响应的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其相关粪代谢物特征,探究患者运动响应与肠道菌群代谢间的关系,推断其影响机制。方法 随机招募16名T2DM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进行为期6周的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提前3周收集受试者HOMA-IR数据并计算典型误差,基于此将受试者分为运动响应组(R组,n=9)与运动不响应组(NR组,n=7),对比2组受试者的肠道菌群特征与粪代谢差异。结果 (1)干预后R组α多样性出现升高,显著高于NR组。(2)R组菌群关系更复杂、稳定,其关系网络特征在干预后进一步增强。(3)2组优势菌群差异显著,R组主要包含克里斯滕森菌、青春双歧杆菌等,NR组主要包含韦荣氏球菌、大芬戈尔德菌等;组内的显著差异仅在R组中出现,主要包含瘤胃球菌、芽孢杆菌等。(4)R组优势菌群的关联代谢物主要包含花生四烯酸、正缬氨酸等;NR组优势菌群的关联代谢物主要包含L-谷氨酸、2-乙基乙酸等。结论 T2DM患者的运动响应与其肠道微生态联系密切。运动响应者肠道微生态更为稳定,包含更多与糖脂代谢、胰岛素代谢、肠道炎症改善正相关的优势菌群,这些菌群的丰度变化可能是运动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健步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步走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NAFLD患者71人,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12 w个体化的健步走运动,而对照组不进行特殊运动;对比被试运动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变化。结果实验后运动组的空腹血糖、血脂、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结论科学、规律、个体化的健步走可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糖、脂质代谢紊乱,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Chemerin的功能、其在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及运动干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因子,其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为更好的认识其与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文中阐述了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心脏疾病与癌症等的相关研究中Chemerin的变化,进一步认识其在慢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运动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通过运动干预,可以降低Chemerin的表达,减轻疾病程度,因此Chemerin有望成为防治慢性疾病效果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倩倩  肖国强 《体育学刊》2013,20(1):129-134
探讨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NAFLD发病机制及运动干预对不同倾向模型的效果是否存在不同之处,为更好防治NAFLD提供实验数据.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建模,从中遴选出肥胖和肥胖抵抗型两种大鼠,通过肝组织病理切片确定建模是否成功.而后对大鼠施加5周的游泳运动,运动结束后,通过测定体脂、脂体比,血脂、肝指数、瘦素水平、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指标,观察运动对不同类型NAFLD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肥胖抵抗组体质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肥胖抵抗组与肥胖组同样存在能量代谢紊乱,肥胖组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肥胖抵抗组不显示有胰岛素抵抗,存在瘦素抵抗.游泳运动改善肥胖组NAFLD的效果较肥胖抵抗组更为显著.结果表明肥胖组NAFLD与肥胖抵抗组NAFLD发病机制并不相同,游泳运动对其干预效果也不相同.游泳运动使能耗增加,减少脂质沉积,能明显改善肥胖组的瘦素抵抗,恢复脂肪-胰岛素的负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改善IR,促进NAFLD转归.游泳运动对肥胖抵抗组的改善机制可能不同于肥胖组,主要是通过调节瘦素的受体结合率,改善瘦素抵抗,促进NAFLD的转归.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9,(3):108-115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引起了巨大的健康问题。已知运动有助于NAFLD的治疗,但运动方式与不同运动方案(运动的类型、时长与强度)对NAFLD的预防效果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目前还相当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游泳运动对高脂饮食所诱导的大鼠NAFLD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以6周龄Sprague-Dawley(SD)纯系雄性大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普通饲料对照组(CON组)、高脂饮食NAFLD组(HFD组)、高脂饮食+60min运动预防组(HE60组)、高脂饮食+90min运动预防组(HE90组),持续12周。通过体重、肝重、肝功指标、血脂和肝脂的测定以及HE染色分析评价运动对NAFLD的预防作用。通过免疫印迹和定量PCR测定关键信号通路上基因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揭示运动预防NAFLD的分子机制。结果:60 min和90 min的游泳运动可以显著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体重和肝重的增加,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血脂、ALT和AST的升高,以及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与60 min游泳运动相比,90 min降低体重更为明显,对NAFLD的预防作用也更有效。在预防机制方面,运动可提高肝脏中Akt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肝脏中AMPKα和PPARα的表达,抑制SREBP-1c和SCD1基因的表达。结论:游泳运动对高脂引起的大鼠NAFLD具有预防作用。AMPKα和PPARα在这种预防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潜在的分子靶点。此外,本研究还为确立合适的运动方案预防NAFLD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骨质变化除了与性别、年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和机械受力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表观遗传调控途径有关。表观遗传调控的3大主要途径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在遗传-环境范畴内,运动作为外源性力学刺激,可以通过调控DNA去甲基化促成骨生成,调控组蛋白修饰维持骨稳态和非编码RNA影响骨代谢通路,这些均是运动通过表观遗传途径改善骨质健康的可能机制。梳理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在骨组织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为运动健骨和防治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队 2 2名运动员髌骨下脂肪垫损伤的诊断、调查及治疗 ,试图从伤病学、训练学、解剖学等角度探讨该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结果显示 ,髌骨下脂肪垫损伤发生率为 6 3 6 % ,发病机制主要与跆拳道运动的技术特性有关及急、慢性膝关节损伤导致。治疗应采用针刺、理疗及按摩综合手段 ,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2.
神经功能障碍是导致脑认知能力衰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但其内在的诱导机制尚不清楚。随着学界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发现肠道微生物在许多机体疾病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神经功能障碍亦不例外。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通路使得肠道微生物与神经功能建立了肠-脑轴间的联络,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可通过肠-脑轴间的联络而影响神经功能。研究发现,规律的运动可通过影响肠道微生态进而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神经系统疾病,但其内在调节机制亦不明确,这可能与运动介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肠道免疫、肠道内分泌、肠道代谢以及运动改善肠-脑间神经联系和神经发生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紊乱。由糖尿病造成的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运动是糖尿病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手段,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良好的控制和改善作用。总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原因及运动对其改善机制,进一步了解运动对促进糖尿病血管健康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当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运动疗法对该病防治具有肯定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太极拳运动对防治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价值,为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理论分析推测,太极拳运动静、松、慢、圆、整的动作以及综合的健身原理,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增强腰背伸肌的肌力,提高腰部柔韧性,为退变的椎间关节提供新的动力性稳态,可能有利于恢复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为防治非特异性下腰痛提供保障,至于太极拳运动防治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对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及代谢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轮回颠倒的光照周期暴露建立昼夜节律紊乱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安静组(DC)、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运动组(DM)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运动组(DH),另设对照组(CC),各组15只,经过6周运动干预后,运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以及LC-MS检测粪便代谢物。结果 (1)DM组和DH组的腺体破坏程度有所减轻。(2)DM组和DH组平台潜伏期和初次抵达平台时间显著缩短,游泳距离减少,穿越站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3)DC组丰度较高的菌群为柔膜菌门和柔膜菌纲,DM组为瘤胃球菌科,DH组为Lutispora等。(4)DM组中肌酸、丁酸和甲硫氨酸等代谢物水平显著高于DC组,DH组中花生四烯酸等代谢物水平显著高于DC组。(5)肠道菌群中颤螺菌属、乳酸杆菌属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显著,代谢物中姜黄素和油酸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显著。结论 MICT和HIIT可调节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改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重复性离心运动(eccentric exercise,ECC)与代谢性疾病防治相关研究,厘清重复性ECC在代谢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成果、适应机制以及应用风险防范。ECC初期,一次不适应的ECC诱发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和暂时性胰岛素抵抗是机体的代偿性保护机制;重复性ECC可实现在相对较低心血管负担下进行高负荷肌肉运动,在人体代谢、骨骼肌质量与功能、身体成分、心血管功能、炎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运动依从性等方面产生有益影响,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运动能力等受限的代谢性疾病患者及其风险人群有效且相对安全可行的理想运动方式。这一代谢性疾病防治效应是机体各系统产生适应的结果。未来研究需进一步针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及其风险人群探究更高依从性且功效更大化的ECC干预方案,并深入探索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最新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是仅次于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杀手。近几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其数量之多、增长之快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合理运动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炎症反应等途径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但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并无定论,且不同运动方式间的作用机制也不甚明了。采用文献法对运动干预T2DM的相关机制及不同运动方式对T2DM的干预研究做较为详细的阐述,为运动防控T2DM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运动介导肠道与大脑联络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适宜运动与过度训练对肠道功能和肠-脑轴之间神经传导及生物信号分子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发现:肠道与大脑之间关系密切,肠-脑轴之间的双向神经联系和相关生物信号分子是实现肠道与大脑之间对话的媒介。运动可通过调控肠道与大脑之间的神经联系和相关生物分子影响肠-脑轴,介导肠道与大脑的健康及神经、精神疾病的转归。肠道微生物是实现肠-脑轴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参与者,运动对肠道功能与肠-脑轴的调节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态,及其介导的神经传导途径和生物信号分子的变化发挥终端效应,进而影响高级神经功能。不同强度的运动对肠道微生态及肠-脑轴的调节效应差异颇大,适宜运动和过度训练引起的干预结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运动疗法是原发性高血压非药物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疗效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及其可能性机制。为更好的发挥运动疗法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调控与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肌能量代谢(MEM)障碍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相伴,与病理性心肌肥厚及心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剖析了CHF病人的MEM特征,综述了CHF的MEM信号分子及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以及运动干预对CHF患者的MEM相关信号调控通路的影响.心肌中AMPK、PGC-1α、PKB/Akt及HIF-1α等通过多条通路,相互协调地调控MEM.针对CHF的运动干预可影响心肌代谢信号分子,对缓解CHF的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有重要作用,这将是防治CHF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