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光岳 《寻根》2004,(6):4-8
匈奴为夏桀之子淳维之后,《史记》已有明确记载。秦汉时,兴起于内蒙古,后来逐渐并吞楼烦、林胡、白羊、丁令及乌孙、大月氏、西域等国,形成强大的国家,后分裂成南、北匈奴。不久,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汉朝所败,其中一支向西迁,成为西匈奴,横扫中亚、里海、黑海、东欧直至中欧法兰克,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作者长篇论文《薄姑、薄人的来源与迁徙》中的最后三节,论述了繁人和博人的迁徙源流及博姑各支裔的姓氏概况。  相似文献   
3.
亳人的迁徙     
本文是作者《薄姑、薄人的来源和迁徙》中的第4部分,前8部分发表在本刊第2期;对薄人的分支亳人的迁徙情况作了详实的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牦牛羌是以驯化牦牛、饲养牦牛,在日常生活中与牦牛密切相关,而以牦牛为图腾的一支羌人。牦牛羌汉代活动于四川邛崃山脉及大渡河一带,后又逐渐南迁汉源,有的进入青海西南及西藏东北的唐牦部落。一、牦牛羌的来源《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笮都,“元鼎六年以为沈犁郡,至...  相似文献   
5.
中国为四岳之后,姜姓,为古羌人的一支。当新石器时代的末期,申部落已由羌人分出,从甘肃东部东迁到山西中部。周灭商后,申势力日盛,周宣王时,被封于谢,镇守二南,以防南蛮的骚扰,被委以重任。申与周王朝世代联婚,在诸侯中占有显赫的政治地位。以后还曾与同姓的缯国和犬戎的联军攻陷西周都城镐京,杀死了周幽王。申侯还扶植他的外甥姬宜臼登位,立为周平王,把都城东迁洛邑,靠近申国,是为东周。申国有一支另封今信阳,国势转弱,而楚国转强,便于公元688至686年与同族吕、缯等国都被楚文王所灭。申国在周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可惜至今尚无关于申国史的论述。本文试图探讨申国的起源和迁徙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城里孩子被父母带到乡下外婆家难得地放松了几天,回来后,孩子写了一篇日记,日记中有这样几句话;“我真羡慕外婆家的大黄狗,多么自由,多么轻松自在,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没有人管它,它也用不着做那些总也做不完的作业,更没有人逼着它学什么钢琴、书法、英语什么的。我要是外婆家的大黄狗多好啊!”真是人不如狗。这样的想像,这样的语言,匪夷所思,令人惊诧。可是孩子的情感却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长篇论文《薄姑、薄人的来源与迁徒》中的头三节,论述了东夷集团中鸟夷的一支、薄姑的来源、名义以及南迁的原因、过程、居地情况。该文的其他部分,我刊将分期连载。  相似文献   
8.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远祖,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也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对于黄帝部落最早的发祥地,多数学者认为在甘肃东部、陕西西部的黄土高原的溪谷中.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在甘肃天水.因为天水有一条河叫轩辕谷。而轩辕谷、轩辕溪、轩辕窑、三皇沟、羌水这些与黄帝事迹有联系的地名,均在今天水清水县境内,所以称清水县为“轩辕故里”是比较平实稳妥的。关于黄帝的祭祀.在中国各地并不一致.各地祭祀的节期互有差别。清水县选择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与九月九日作为民祭与公祭黄帝轩辕氏的节会.自有其深刻的内涵存在。  相似文献   
9.
氏族历史古老,在商代甲骨文中即见于记载,其发源地在河南、河北.周代以后,氏族西迁于陇西,两汉时民人从甘南、川北群山北上,乘机占有原羌人居地关中、陇西与河西,并同化了一部分羌人.西晋末年,氏族成为“五胡”的一个主要成员,先后建立前秦、后凉和仇池——武兴——阴平等国.隋唐以后,由于民族与汉族杂居通婚,接受汉文化而很快融入汉族,氏族从此在历史上消失.本文通过对氏族的来源、名号、西迁、族支分布和大姓的系统考辩,揭示了氏族的来源与迁徙.  相似文献   
10.
许与吕、申,皆为古代四岳部落之后,是羌人的一支,许是吕部族的一个分支。当夏代时,由今陕西洛水下游北岸东渡黄河,迁于晋西。后来周武王灭商,许、吕、申等姜姓诸国立下大功,许国的首领吕叔被封于许,南迁至今河南许昌,成为周的属国,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