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晓慧 《体育科技》2014,(1):11-12,15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其追求礼仁、顺其自然、守中为常、尚贤尚力等内涵,对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有不少的启示。儒、道、墨三家,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明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人类以各种途径探求生命的健康。通过挖掘儒、道、佛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精髓,可以使其服务于现代健康保健、健身康复活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浅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文化类型是民族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现象造就了多样的经济文化类型,大体可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新兴的工业经济文化类型并不适应,充分发挥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的优势,是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包含了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体育文化中注重培养人的德行,强调身心和谐,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礼让仁爱.这对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积极推进的作用,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的发端、发展和繁荣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密切渊源,其思想与实践汲取了儒家、道家、释家、玄学等百家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挖掘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有现代价值的精华,可为现代的健康保健、健身康复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基础的儒道家学说,使中国传统体育更重于人体康寿、保健养生,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更快、更高、更强”对人自我极限的挑战精神有一定距离。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华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融合补充,才能使二者共同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中广泛存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适应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为运动健康促进、运动康复为主体,在其课程体系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赋予了保健、康复、群众健身活动的新内容.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索与开发,既弘扬了传统体育文化,又将其推向世界,拓展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空间,获得了双赢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新时期运动人体科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围绕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知识及职业迁移能力强的人才,提出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方案,建立与之适应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期为培养新时期运动人体科学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华人华侨对中华民族传统宗教的认同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认同,这种认同来自于宗教活动中所获得的"福报",集体归属感和心灵状况的改善。通过不同的宗教认同形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人们疏离飘荡的心灵得到了慰籍与安宁。由此,由宗教认同所衍生出的自我认同,身份认同,价值认同成为华人华侨和谐共生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朱熹的养生体育思想,分析其养生实践的特色,为现代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主要结论:朱熹的养生体育思想与其“理”“气”“阴阳”“道”等概念及“明天理、灭人欲”“魂魄论”“动静论”“中庸说”等哲学思想紧密联系,主要的养生原则与方法有顺“道”、持“中”、主“静”、少欲、形神俱养、宜“时”等。建议:将朱熹的养生体育思想贯穿到现代的养生康复实践中,丰富当今的养生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