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传统观点认为,1842年《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起点,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这一时期没有提供转变开始的明显标志,其依据也站不住脚;而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却提供了明显的标志,并有充分依据说明这一转变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开始于1842年《莱茵报》时期,完成于1844年初《德法年鉴》时期。笔者认为,不能只看他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是否占了上风,因为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主要是在历史观而不是在自然观上实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观点也是矛盾的,还受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强烈影响。马克思1845年写的《神圣家族》开始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1845年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其彻底完成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标志,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明确指出实践是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质上的物质活动;并把实践引入社会领域,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指明了新唯物主义立足于新的阶级基础,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相似文献   
3.
针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起点和完成问题的传统观点,本文指出,认识这一问题应当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致起来。这一转变实际上开始于1844年初的《德法年鉴》时期,完成于《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写作之后,即完成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与本质得到基本揭示之后。因为,马克思的这一转变,显然是指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而不是向空想的、不成熟的、非科学的共产主义的转变。如果没有唯物史观的指导,没有对资本主义矛盾和本质的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从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也无法彻底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精神生活方面开化、进步的程度和状态.它主要是表现为人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其中,教育在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尊师重教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除少数败类之外)共同具有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美德在我国各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汉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尊师重教的典型.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很多著名人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令后世称颂的业绩.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中也不乏这种典型.就拿蒙古民族来说,从成吉思汗到罗布桑却丹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出现过不少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著名人物.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之后,没有杀掉塔塔统阿,让他留下来给蒙古诸王子弟和贵族青年教授畏兀儿体蒙文.窝阔台也曾命贵族子弟入学受业.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在京师和诸路均设置蒙古学,让蒙古族子弟入学受教育.他发布谕令指出:“凡诸生进修者,严加训诲,务使成材,以备选用”.还命有司割地给诸路蒙古学生饩禀.并免杂役,供给纸剳、饮食.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怀疑或不承认唯物史观的哲学性质,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割裂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彻底解决与唯物史观创立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彻底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这一解决首先是在历史观上实现的.所以,唯物史观的创立也就意味着哲学基本问题的彻底解决,意味着新哲学的创立.唯物史观不是作为解决局部问题的具体科学而出现的,而是作为彻底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世界观理论而诞生的,如果彻底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史观不是哲学,那么以往一切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更不能成为哲学了.  相似文献   
6.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断,这个论断对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作了科学的概括。为什么说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或基本特征,这一基本特征的形成有哪些原因?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当今时代也称现时代,是指本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与它以前的那个时代相对而言的。大家都知道,资本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转变同时意昧着一个新的伟大纪元──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来临了。整个20世纪的历史,就是记…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