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本质上是主体间的精神传播和精神再生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生成过程。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特有文化品性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政治论课教学处于新的主体文化境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应在准确把握教育对象后现代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过程的应然转向,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2.
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我们有必要确立"大思政"的教育观,以更加开放的视阈进行改革与创新,把"大思政"教育观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具体化,树立学科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在实践中创新机制、整合队伍、拓展载体、优化考核方式,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过程性的存在,德育的研究应该由传统的决定性研究范式向过程性研究范式转变。过程哲学视野中的德育是以内部系统之间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推动个体德性生长的动态过程。德育的动态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过程性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者逐步实现传统德育理念的过程性转向:德育着力点——由外塑性转向内生性;德育模式选择——由简单机械性转向有机系统性;德育角色定位——由二元对立性转向主体间性;德育实施方式——由理性控制性转向自由体验性;德育效果评价——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普遍存在着内隐性心理焦虑问题.过度的焦虑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研究复杂心理状态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焦虑归因于刺激、自尊、认知评价及能力.基于精神分析对焦虑的成因分析,建议疏导和化解青少年焦虑的路径:普及心理学知识,正视并及时疏导青少年焦虑;尽量减少青少年生活刺激事件的发生频率;"重要他人"给予尊重、赏识与爱护;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己概念和合理的思维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