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型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本联系进行阐述,强调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思政教育的意义。提出健全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立体德育育人、创新课程思政方法的策略,促进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育人的两个部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协同育人。明确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意义,剖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难点,创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一步落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带来契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进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目标,论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在育人理念和目标上同向同行,二者有机融合,互为联系。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高校军事理论课要转变育人思路、建立育人机制、聚焦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以推动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高校思政课程在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与课程思政相协调,探索育人创新路径,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调关系进行探析,提出相应的育人创新路径,以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新形势要求、结合高校育人实况提出了构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战略定位。"大思政"理念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更加整全的人文教育系统中,以整体性思维对"大思政"理念作出全息性的理论反映和实践概括,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建构。基于此,应以人员聚合、资源整合、体制融合为导向,以实现人文教育的范式转向、教育主体的多元转变、教育内容的整体拓建为方向构建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善现有思政模式已刻不容缓。以协同育人的手段为切入点,构建高校思政模式是最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协同育人思政模式的必要性,并找出当前协同育人思政模式构建的阻碍,为协同育人的思政模式的构建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设置理念的革新,其有两大目标:育人成材和政治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尊重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差异性,充分发挥高职专业教师的育人功能,建设一支有担当精神、有育人能力、有育人方法的师资队伍。落实"因材施教"育人方法,建设高质量团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创新理念。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各环节。《中西文化对比》课程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善课程育人目标;研究课程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改革课程考核内容等四个方面实施课程思政,以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运行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在本质和功能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政治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又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它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政治文化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读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具体内容,提出前瞻性贯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对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具有预见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中的主体与客体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理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不只是教育者的主体性,更关键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应关注、尊重、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并由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变革和利益调整给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而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形势,关键在于创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主要体现为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建设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后备力量。各高校需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网络阵地争夺的复杂性、精准思政教育的不足性,依托精准思政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队伍锤炼、形式创新、渠道丰富、范围拓展、典型塑造等方面优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人是现实的实践着的人、体现自我生存价值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主体性得到发挥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做人的工作,新时期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阐释,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政治文明建设依赖于公民现代政治理念和行为的建构、塑造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化政治主体的政治意识并外化为文明的政治行为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建设.能有效发挥其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它给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细致入微、微言大义、无微不至、积微致著的"四微"理念,并通过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作品"、搭建"微平台"、打造"微品牌"、建立"微团队"等实践创新,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也渐渐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从而影响着新一代孩子的思想、行为、心里等方面,受此影响,目前教育行业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思政教育的特征和当代学生的发展方式来看,我国当前的思政教育要根据社会的进步做出改革创新,因此本文将针对网络思政教育和传统思政教育互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故事思政”理念来自于对故事教学法的认知,强调以一种“故事化”的思维,通过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把理论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故事,强化学生的情节感知和立意思考,做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故事思政”导引下的教学体系构建,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话语体系,理清“故事思政”与“思政故事”的关系,把握“讲故事”与“讲道理”的尺度,做好故事“统整”与知识点“融贯”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