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化课教师是发展青少年体育的责任主体之一,其赋有助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天然使命和资源禀赋。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法规的整体推动、整体健康观念引领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借鉴国外有益实践的积极行动,这些都进一步强化青少年体育发展对文化课教师的强烈需求。然而,正式制度建设与更新滞后,难以保障文化课教师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的切实权益;非正式制度建设效力低微,不足以催发文化课教师的内在动力。据此,研究提出文化课教师助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推行“借体发挥”的跨学科教学,以学科文化涵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共育校园体育文化,形成非正式学习空间内师生共在的课外体育制度;优化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建立多元主体共同育人长效机制;祛除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及行为,躬行体育化、生活化的教书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加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以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指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存在制度保障尚未健全、基本理念定位不准、教学目标设置模糊、教学资源整合不够、过程性评价缺失等方面问题。研究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文化润人,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坚守体育本色,明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把握主导力量,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关注育人过程,做实做常体育教学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2000—2012年间发表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的西藏体育类研究论文成果的现状和研究特点,结果发现:西藏体育类研究论文成果有限,主要涉及了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四个方面;总体上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西藏体育发展的需求;研究视角单一;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多传承、发扬方面的研究,批判反思性的研究很少,缺少对西藏传统体育的新认识;没有西藏竞技体育单独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访谈和逻辑分析总结优秀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以期推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及“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目标任务尽快落实。研究显示,污名化现象导致体育教师外促式专业成长功能式微,延滞了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处身困局之时,保持对污名化及其背景下专业成长的理性认知,有助于体育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持续和成功;优秀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在于其始终葆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始终践行高度的专业自觉、精于淬炼优质的体育教学及善于寻求基于专业认同的人际关系。研究提出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①唤起体育教师自身专业自觉,争做党和国家要求的“四有”好教师;②正视污名化现象,共同构建体育教师和谐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③改革优化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提前开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之路;④构建科际整合模式之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发挥优秀教师的标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分层分类研究”“分类评价”全面落地,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评价效力,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高质量专业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文本分析和访谈等方法,探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标准适用过程中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标准内容不能很好体现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价标准及其具体指标难以充分显现体育学科工作特点、多套评价标准并存导致评价工作重复浪费、评价标准及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不严谨等问题。因此,在评价标准的适用过程中应秉持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义、动态测评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质量、构建多元一体的体育教师评价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评价结果共享共用的常态机制、兼顾基础理论构设研究与实践中的记录反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