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教育目标:即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实效性指通过网络的教学载体,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文化忧患意识的缺失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面对中外文化的融合、碰撞与交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创新并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主性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先进青年群体,但他们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缺乏文化忧患意识。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交流远比文化上的交流肤浅得多。在世界文化语境里,中西文明的正确对话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让每个大学生学会从世界文化的视野看中国文化,培养自身的文化忧患意识,是发展中国文化的百年大计。我们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批判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网络载体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的网络载体,特指以德育为目的在互联网上建设的门户网站及校园网上的德育主题栏目。在网络时代,网络融入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使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的网络载体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近年来面临的共同课题。探讨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正确的建设思路,把德育内容融入网络载体,使德育的网络载体充满活力,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上家园,才能避免形式主义,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本文重点从建设思路上加以探讨。一、德育网络载体的共同难题及成因尽管德育进网络早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投入的人力、物…  相似文献   
4.
高校新生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各种问题,急需一种适合新生思想特点和情感需要的新型教育模式。本文把体验式学习的理论运用到新生入学教育中,结合了杜威的"经验学习"、"做中学"的理念和大卫.库伯的四阶段体验学习圈,建构了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关系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随着教师主体结构的变化,我们必须把师德建设转变到以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为主,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思路。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有科学性又有操作性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已严重危害社会的发展,如何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进行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和自我责任感的缺失,并由此确定了社会、高校和家庭的三大场域,而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社会意识多元化的影响、责任意识教育的偏颇与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薄弱与放纵存在直接关系。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场域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发挥校园场域的文化感染作用,建立社会、高校与家庭的场域协同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不对等互动和单向度的渗透。文化忧患意识便是基于这种不平衡的渗透而引发的忧虑、深思和警醒。文化的创新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忧患则能激发人们对待文化的自觉性、责任心和使命感。文化忧患意识要求大学生既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与外来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同时使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受干涉,保持价值观念、民族风格、生活方式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主要组织者.话语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和手段,师生间的话语体系有效融合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