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书》复音词中的古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古史书中,沈约所撰《宋书》的语料价值很高.颇具代表性。东晋六朝时期是汉语双音词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期,以《宋书》为专书进行双音词专题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从复音词来源的角度对《宋书》中的50个“古语词”逐一考释,足以说明这是中古汉语献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有……者”结构特殊,关系到语序、定语后置、“者”的词性等问题。今译时多有不当,应细参上下文意,作出既符古人表达习惯,又贴近文意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受明清以来俗语研究学风的影响,把一般性俗语溯源研究与南通方言俗语辑录结合起来,对5595条俗语词进行了立体性的疏证考释。其篇幅和疏证特点堪与《通俗编》媲关。其文献学意义和俗语词研究史料价值、南通方言研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南通方言因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较早地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南通方言研究大致情况和重要成果.并强调了利用地理语言学方法研究南通方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晋书》史料来源的复杂,决定了其语料的复杂性.从中古汉语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晋书》中的语词,它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本文对照有关辞书,结合中古语词形、义发展的特点,研究了如下《晋书》语词:[仅而]、[横]、[当(一)、(二)]、[减半]、[佳]、[乃祖乃父]、[丙丁]、[奚官]、[骚扰]、[豁然]、[为是]、[可]、[邀要]、[轻易]、[何事].  相似文献   
6.
汉代贾谊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以博学多才活跃于政治舞台,曾提出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治国方略,影响极大;又以词气激愤、情意深切、引譬连类、叙中夹议的创作风格,开汉代散文赋之先河,独领风骚于汉初。而全面反映贾谊思想和学术的代表作品《新书》,却因错简失次、传抄讹误以及真伪问题等,迄无完整的校注本,影响了对贾谊甚至汉代思想学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与南通地区沧海桑田的历史紧密关联。可以通过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探索,结合南通历史上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移民资料的分析来推测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过程。南通地区南通话、如皋话、通东话、启海话等四方言小片之间的方言面貌和特征可以印证方言形成的有关推断。通过大量相对可靠的史料,对有关南通历史地理以及南通地区方言形成过程的某些结论和假说进行了讨论和辨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先秦言的典范作品,是孔子及其弟子口语的辑录,记录也子言语最为详赡。透视《论语》的语言面貌是有意义的。孔子的修辞观是在“辞达”原则之下的实践观。《论语》具有音节自然,参差有致的特点,三四音节句的大量使用,辅以法乎自然的长短句,使得言语的大众教化色彩很浓,平实浅近。《论语》巧用辞格,其对比无雕凿痕迹;其反复表达内涵丰富;其比喻清新自然,不落窠臼。《论语》言语简洁洗练,辞约旨丰。《论语》中疑问锯和语气词的巧妙运用,与儒家教化宗旨相适应,语如其人,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9.
10.
《俗语言研究》第四期刊载了徐时仪先生《心造》一文,读来颇受启发。兹将可疑之处提出来与徐先生商榷。 徐文指出,心造“是一个借字记音的俗语词,用来形容一种愁燥搅缠的不舒适感觉”。“可见,造、螬、嘈、曹、愁、(疒禾)字形各异,音则相近,都可用来表示一种愁燥搅缠的感觉”。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心造”是否是形容一种愁燥搅缠的不舒适感觉,二是“造”、“曹”等字是否为音近通假。我们认为徐文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