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纪之交即将来临之际,如何培养跨世纪的一代人才,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而又紧迫的问题。我们认为,新的形势、新的环境下要避免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无效性,在理论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有效的观点去认真研究,使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政策的效果、效率和水平3个方面考虑,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全过程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灰色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的政策评估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通过选取适当的数据,对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先应用灰色关联对所取代表性水样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分析,识别出了其主要影响因子,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合理评价,这样利用灰色理论结合蒙特卡罗方法评价赤峰市地下水水质,有效避免了专家给出法的主观任意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干热岩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干热岩的基本理念、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内蒙古地区现状,阐述了赤峰地热地质条件及其优势,对赤峰地区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互动讨论作为在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被用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然而尚未有文献研究在线学习中互动讨论模式与批判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定量内容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对在线互动讨论中1411条消息进行话语分析,探究在线学习中教师角色变化对学生互动讨论模式和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并挖掘互动讨论模式与批判性思维的隐含关系.结果发现:教师辅助的在线互动讨论比教师主导时学生的互动讨论模式更丰富、讨论更深入,批判性思维水平更高.同时,文章提出基于四个阶段的在线互动讨论模式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模型,准确把握在线学习环境中的教师角色,为高效利用教师角色变化规律提高在线互动质量和批判性思维水平提供可行的理论借鉴和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的特点,通过扩展和调整核算体系,建立适合大庆市特点的资源型城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实现大庆地区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及今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国内其他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东北老工业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关键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的观点。并在东北老工业区域产业调整与改造的大背景下,论述了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原则及定量化方法,以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他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音乐教育则具有音乐艺术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小学生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孩子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研究,针对赤峰市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一方面由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文化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出现了“典籍散乱”、“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刘表、曹氏父子、诸葛亮及孙权等人的极力提倡,经学、史学、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文化部门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这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不致中断,同时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为后代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与这种发展相辅相成的是中华优秀文化向边远地区及外域的传播与幅射,而通过这种播射又促进了更广大地区经济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并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经学与教育的发展及传播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