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异声同啸" (heteroglossia)源自俄罗斯语言学家和文论家巴赫金,译自俄语"异质话语",是其对话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巴赫金在其论文<小说的话语>中,引入了该术语.巴赫金认为:小说的力量源自小说中人物话语、叙述者话语和作者话语的共存和冲突,他把"异声同啸"定义为"一个人的话语包含在另一个人的语言中,从而作者可以通过曲折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意图"[1].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教育传统中,毕业被认为是重要的人生时刻,被赋予了非比寻常的意义.它标志着一段求学生活的结束和新的人生历程的开始,因此,毕业典礼就成为校方一年一度的盛事.每到毕业季,各大高校邀请知名人士来给即将走出校门的莘莘学子做毕业演讲,以求让毕业生聆听走出校门之前的最后一堂人生大课,涤荡身心、感悟生命、定位人生.本文将在西方古典修辞劝说三诉诸即理性、情感和品格诉诸的理论框架下,对两位美国著名人士的毕业典礼演讲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以求对演讲的劝说机制进行剖析和揭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语篇互文性的本质、表征及功能.互文是人类交往和认知的方式,互文性主要表征为转述语:作者简介/说者试图通过采用不同的转述语,让不同的声音参与语篇交际,形成"异质话语",使各种声音交织和互动,以期实现语义的隐含表达.最后以一则英语新闻语篇为例,揭示了互文性通过转述语实现语义隐含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侯福莉  邓磊 《现代传播》2002,(5):119-121
本文针对非英语专业新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所遇到的问题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准备(ReadinessforStudy)等有关理论 ,提出了为新生开设入学指导课 (OrientationforFreshmen)的设想 ,并进行了实践。结果证明 ,指导课不但给新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方法 ,更能尽早消除其入学诧异 (EntranceShock) ,优化其心理状态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