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概括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部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是新的形势下人们明荣辱、辨是非、知廉耻、树理想、砺人生的标准,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性和针对性。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转型期,由于价值多元化,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观念出现了“见仁见智”的现象。在这个背景下,“八荣八耻”给我们提供了”择善而从、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道德标尺,这是对被多元化模糊的主流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吕卫芳 《学语文》2014,(5):46-47
很多小说阅读的障碍在于主题有多义性或模糊性,这与作家大多采用隐喻、象征、暗示等手法塑造形象有关。形象一旦插上了翅膀,便天马行空起来,往往不囿于既定的思想。我们应抓住作品的形象,进而探寻形象的生命轨迹,发掘看似无用的、超功利的价值,即精神性价值。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自然有其独特的精神性价值。它将笔触伸向人类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领域,让读者观照自我,观照现实。  相似文献   
3.
吕卫芳  童燕 《学语文》2009,(4):33-33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引用庄子的“死生亦大矣”,继而抒发了”岂不痛哉”的感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师参考资料如此解释:“‘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而树立了自己的自命意识——‘死生亦大矣’。“对此我们以为有牵强附会之嫌,”死生亦大矣”原本出自《庄子·德充符》,是阐述庄子生死观的,那么怎能否定庄子齐生死的观点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