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雨晴 《成才之路》2012,(35):37-37
一位视写作如洪水猛兽的学生竟然能写出一封文从字顺、情真意切的情书,李海林老师由这种写作分裂现象归结出“真实的写作”理论,即“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而这所谓的“真实”,我认为就是写作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2.
唐雨晴  李锋 《考试周刊》2010,(47):221-222
人格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人格不同于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稳定的、多维的心理特征,它无好坏之分,无道德评价问题。而人格却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倾向性、实践性,它链接着一个人对待他人、集体与社会的态度,反映一个人人品的好坏、善恶、美丑等。人格的道德性是人格最重要的内涵。因此,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毋庸置疑,当代学生的人格发展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雨晴 《东南传播》2013,(9):148-149
《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开阔眼界和思路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鉴于此,如何对教学方法做出新的尝试和调整,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延安《解放日报》着力建构符合革命意识形态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交织于民族主义和妇女主义含义之中,并逐步摆脱传统贤妻良母形象变身为革命的新女性,处于阶级话语的框定之中。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整体上的解放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和有力放大,实现了在一个男性占据权力中心的社会,弱势女性与强势男性并肩作战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很多教师接受了这种教学理念,但只是在教学形式上进行了革新,在教学观念上仍存在传统教学的主宰意识和霸权行为,很多看似井然有序的阅读教学流程,总晃动着教师的影子——阅读的内容是教师指定,思考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所指挥,合作探究的民主也只是教师划定的框框范围内的民主,学生所谓的自主性始终没有逃出教师的手掌心,学生的精神很难进入自由状态,阻碍了学生心智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迫切需要落实的,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即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选择腾讯新闻网的头条、国内、社会、经济四个栏目进行研究,分别从报道栏目、报道议题、报道倾向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了2012年11月25日至12月26日腾讯网有关女性的新闻报道154篇。研究发现,腾讯网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度较高,呈现的女性形象以中性形象和负面形象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