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监管的必要性、监管的独特主体、互联网广告的边界等方面对《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本文鼓励通过推广"原生思维"达成广告与内容平台的契合,并建议以"付费"作为厘清互联网广告行为的标准。互联网平台的许多商业行为被"误认"为广告行为,这需要纠正。同时,应该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与政府形成上下联动,共同监管违法广告。  相似文献   
2.
林升栋 《青年记者》2016,(18):22-23
趋势之一:广告隐形化 早上起来看微信,有一条标题很吸引人,“为什么北方人用手洗脸,南方人却用毛巾?”点开来阅读,文章是从问题开始的,“毛巾擦脸更干净吗?一个有趣的事实却是:在更注重清洁、护肤的西方社会,几乎没有人会用湿毛巾擦脸.”接着文章谈到皮肤分泌、毛巾中的细菌繁殖、军队文化,接着谈到洗面奶、毛泽东在东湖宾馆使用过的毛巾,等你过足了信息瘾,文章行将结束的时候,才提出一个问题:“对于只通过毛巾花色和手感来决策消费的人们来说,怎样买一条好毛巾?”解决方案随后,原来是一条毛巾广告.如果不是出于广告研究者的专业敏感,我几乎意识不到广告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做得不错的,只是到了大学才落后给欧美国家.中国的大学,一流的生源,二流的设备,三流的师资.笔者教龄不长,但在高校里呆的时间却不短,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高校任教,对大学的教育还颇为了解.由于笔者一直在高校市场营销系任教广告学课程,对其他领域涉猎尚浅,不便发表意见,免得以偏概全,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校营销与广告专业教育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林升栋  余洁 《青年记者》2017,(21):49-50
社交网络用户的三种非常态使用行为 社交网络的便捷并未带来交往圈的无限扩大和内容的无限公开.在常规的发布内容和互动评论行为之外,一些非常态的使用行为——删除发布内容、屏蔽特定人物、使用大小号反映出入们试图对信息内容和发布对象进行一定的限制,将交往控制在有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西方企业走进来,都要考虑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实验法,选择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框架的典型代表--中国与美国为研究背景,以市场和消费者视角为切入点,具体从品牌延伸命名策略的角度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框架下品牌延伸命名的差异与人的命名的差异结果一致,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更偏爱突出母品牌和家族关联式命名策略,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更偏好突出子品牌和独立个性式命名策略。本研究开创性地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对品牌延伸命名策略的偏好,为企业在跨文化市场上合理应用品牌延伸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将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引入到中国的健康/安全传播中,研究了它的作用及边界条件.依据差序格局,中国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系列的圈子当中,每一个圈层都意味着不同的"他人".最近的圈层/他人通常是家庭成员,与个体有着最强的连接.最远的圈层/他人则是陌生的社会成员,与个体的连接最弱.本文先引入戒烟和反酒驾两种情境,结果发现:戒烟广告中"破坏与近圈层/他人的连接"诉求主题,比"破坏与远圈层/他人的连接"主题,更具说服力;反酒驾广告中不同差序的诉求效果却没有显著差异.酒驾瞬间致死,吸烟却是慢性死亡.后果严重性感知是差序格局起作用的一个边界条件.在反酒驾情境中,凸显出差序格局,远近圈层的诉求主题又会呈现出不同的说服力.关系显著性感知是差序格局起作用的另一个边界条件.本研究发现对中国社会的健康/安全传播或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Pechmann等人归纳的八个禁烟广告主题,对湖南省某高中一年级学生533人进行分组实验调查与比较。结果发现:这八个禁烟广告主题在改变中国青少年整个群体的吸烟意图上都是有效的,但在性别上出现两极分化,对女生特别有效,对男生收效甚微;不仅在行为意图上,男女还在吸烟引起健康或社交危害的严重程度和易感程度、吸烟的代价等认知层面存在显著差别。研究建议区分男女生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 ,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做得不错的 ,只是到了大学才落后给欧美国家。中国的大学 ,一流的生源 ,二流的设备 ,三流的师资。笔者教龄不长 ,但在高校里呆的时间却不短 ,从本科到研究生 ,再到高校任教 ,对大学的教育还颇为了解。由于笔者一直在高校市场营销系任教广告学课程 ,对其他领域涉猎尚浅 ,不便发表意见 ,免得以偏概全 ,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校营销与广告专业教育展开讨论。目前 ,全国各高校都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具体讲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环境中,广告的界限变得模糊,与口碑、搜索引擎等信息混合在一起。受众在社交媒体中的只言片语结成“广告茧房”,精确传播的技术性内卷造成新时代的广告费依然得“浪费”掉一半。广告的定制随着个体兴趣“枝条”的延伸而延伸。搜索带来海量信息与选择性的接触,而陌生关系的分享则使受众对负面口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相似文献   
10.
“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是个富有争议性但又不可避免的话题。其表现形式既有直接浅白的, 也有间接含蓄的。多年来, 人们一直指控广告“性”诉求在潜意识操纵、色情渲染和性歧视方面的罪恶。然而, 广告大师并不因此而赞成一概地禁绝“性”, 广告中的“性”问题常被过分高估了。如果我们在广告中运用“性”时, 认真考量商品与文化两大因素, 并在适当的时机加入“幽默”这个催化剂时,“性”还是具有潜在爆发力的。当然, 对广告中的“性”运用还需要政府的管制, 公众的监督和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