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日播出了报道<纸做的包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市工商、食品安全部门对此报道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执法人员,每天对北京早点市场进行彻底检查,均没有发现早点市场存在"纸馅包子".北京市公安部门介入后组成专案组全力核查,于7月16日初步查明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业界和学界关于广播理论的探讨较之往年更加务实和理性。总体看来,2007年中国广播理论界在重大广播媒介事件、广播媒体的生存策略以及广播行业科学发展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研究热情,体现出较强的理论自觉意识,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广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广播机构竞争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广播产业持续复苏的多重推动下,2007年度中国广播理论研究领域在以下四个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新西兰国家通讯社的生存困境及关张促因的基础上,从媒介的生存环境、多媒体数字化浪潮以及国家形象传播三个维度给予了较为深入的解读,旨在为新媒介环境下国家通讯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现象电影、粉丝电影逐步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二者所引领的粉丝文化也对我国电影生态的构建与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电影生态作为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丰富,且与粉丝文化(或者说是受众文化)联系密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视角,本文从电影生态的概念、构成等基本问题入手,从电影创作生态、电影市场生态、电影舆论生态等多个角度,对电影生态和粉丝文化的辩证关系予以探究,试图呈现两者间相互作用、不断融合的互动机制,进而对当前的电影生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为例,在全媒体整合传播背景下,结合跨文化与跨语境传播、国家形象传播及国际关系、外交政治等理论,综合运用个案研究、质化研究等方法,剖析其在全媒体整合传播下打造中国文化软外交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两方面的表现。其深层“可视化”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凭借优良品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发展的准确解读,在品牌构建、国家传播、文化表达、全媒体营销等多领域的开拓式探索,为中国纪录片进军国际市场,实现中国文化国际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词汇和修辞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从词汇构成的语言成品中研究各种表达手段和技巧,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新闻标题作为一种语言成品,自然其中也包含着修辞词汇化现象。本文以新闻标题为切入口,分析其修辞词汇化现象,以及对新闻标题制作、新闻写作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学研究对新闻学写作研究的促进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2008年的风雨洗礼,2009年的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态势。本文通过对2009年出版的电视领域学术著作、国内学术期刊、报纸和网站中的相关学术文章、相关学术会议综述等近千篇文章进行梳理,总结概括了电视理论研究的四大热点,以期对2009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的发展理出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故事广播的孕育及兴起 近年来,广播电台类型化的春风一路从中央吹到地方,各地方电台纷纷开办类型化新闻台、音乐台等。2004年元月改版推出的上海东广新闻台,被称为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纯新闻类型化电台。2005年10月30日东北第一家类型化音乐广播大连音乐台开播,它以“打造城市背景音乐”为频率定位,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城市电台最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电台。2006年3月28日开始,改版后的南京音乐台定位于江苏地区最专业的流行音乐频率。兼容新闻资讯,节目形态(Format)严格执行AC(当代成人流行音乐电台adults contemporary)节目标准,成为江苏省内第一家完全按照类型化模式操作的电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文章出轨事件为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媒体新闻报道与受众关注内容、媒体自我认知与受众外部评价等视角入手,试图对自媒体时代娱乐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公民知情权与名人隐私权、媒体的良心与名誉、传播动机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冲突,以及新闻价值与商业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博弈予以剖析与解读,旨在为自媒体时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景观社会,短视频顺应了大众视觉化的认知诉求,成为嵌入日常生活中的影像化文本,承载了公众意见表达与情感释放等社会功能。作为舆论的短视频,其多模态的文本及乡土调性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下沉及公域与私域相交织的新公共空间的构筑,并在舆论场域内发挥了舆论符号、舆论协调与舆论监督等功能,助推了舆情讨论的热情,提高了社会议题的能见度。然而,短视频传播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认知错位、智媒技术过滤后的信息超限排斥、舆论影像化表达的法律侵权等风险。识别关键节点上的短视频舆论,并对其可能引发的风险结果予以类型化分级和针对性应对,有助于短视频舆论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