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陈卓琼 《青年记者》2017,(32):38-39
在当前这个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普遍陷入情绪焦虑的大众最希望看到积极向上、带给人希望和向善力量的故事.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Jonah Berge与同事Katherine Milkman于2013年对纽约时报为期6个月邮件分享次数最多的报道进行分析的结果也表明,读者最愿意浏览和分享的是能唤起人们积极情绪,追求真善美,充满正能量和人情味的暖新闻.2016年1月15日,中国青年报创办《暖闻周刊》,主打向上向善好活法,做有温度的新闻,开始了这张传统大报在报纸、PC端和移动端的暖新闻实践.在报纸端,《暖闻周刊》每周五出版,包括封面、在线故事、圈里圈外、青年之声四个版面,封面设有该报第一个全媒体专栏“暖心”,每期刊发一个由该报记者独家采写的暖闻故事,并关联相关的H5和视频作品.  相似文献   
2.
陈卓琼 《视听》2016,(11):61-62
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执导的纪录片《幼儿园》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儿童群体为题材的纪录片的优秀制作,该作品以其特殊的观察视角、双线叙述结构和艺术性的拍摄技巧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成人化的儿童世界。纪录片将孩子们富有个性色彩又带有群体化基因的行为串联起来,展现了纪录片揭示、评价和认识生活的作用,赋予现代传媒强烈的社会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3.
周允惠陈卓琼 《视听》2016,(11):120-121
弹幕视频网站作为新兴的视频分享网站,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流行。本文以热血美食动漫《食戟之灵》中的弹幕为例,通过分析青少年在弹幕视频的准社会交往行为特征及心理特征,探寻青少年在弹幕视频中的虚拟交往,发现弹幕使用者与视频内容、人物以及其他的弹幕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虚拟的"友谊"关系,表现出极高的准社会交往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探寻新闻场域介入专家场域后所带来的异化表现及负影响。两大场域作为社会场域中的两种客观存在有其合流的共性基础,彼此的良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两者也有着不同的逻辑与惯习,非正常地越界必将导致"媒体暴力"对专家公信力的消解、专家成为"快思手"传播"固有的思想"及将专家"符号化"等后果。要让专家场域保持自身的学术惯习,坚持批判性和建设性,需要媒体、专家和大众三者共同维护。  相似文献   
5.
陈卓琼 《青年记者》2017,(12):59-60
1995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栏目,其人物报道从这时开始在特稿版以一整版的形式出现,成为《中国青年报》“站在社会进步潮头”的代表,第一篇人物特稿《北京最后的粪桶》就出现在这个时期.2004年6月,“冰点”改为《冰点》周刊,扩大到四个版面,分别是《冰点·特稿》《冰点·文化》《冰点·探索(科学)》《冰点·人物》.如今《中国青年报》的人物通讯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个是每周三报纸第10版的《冰点·人物》专版,在该版的头版位置写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文章字数大多为2000~3500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