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数学课上.学生为什么发现不了?不妨先看一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2.
任加顺  张英 《云南教育》2007,(9S):47-48
教学“小数乘小数”,笔者努力体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选取几个片段,并作抛砖引玉式的教学反思,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堂课打破传统,另辟蹊径,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现把其中的精彩片断整理出来,并作一点抛砖引玉式的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堂课打破传统,另辟蹊径,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现把其中的精彩片段整理出来,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5.
6.
片断:理解“平均分”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分物体,你对平均分有哪些认识?生:平均分就是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生:平均分的结果要每份同样多。生:如果每份结果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师:说得多好啊!现在老师再给你10颗糖,不告诉你分的份数,你会把它平均分吗?生:会!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分一分。(生分完后)谁愿意带着你的练习纸上讲台交流展示一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分的。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5颗。(见图1)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都是2颗。(见图2)图1图2图3师:同学们,这两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是!师:…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页的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中例1是这样的: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如下图)。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相似文献   
8.
吴希 《云南教育》2008,(3):30-3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杨晓荣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感受颇深。现选取几段,与大家一起赏析。 片段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感受到了找规律的重要性;同时,还体会到在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先把问题放一放,从简单的问题想起,这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规律。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生:赵老师来自江苏海门市。师:那海门在哪里?(生摇头。师出示一幅地图)师:海门在宜兴向东偏北25°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