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共分四部分:一、生长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二、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三、开始走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四、转变成为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全文拟分两期登完。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的形成,既有其现实的土壤,也有其历史的渊源。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特色及其历史渊源,对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 “毛泽东思想是个系统”,包括“许多领域”。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特色就是从这些领域的原理和观点中表现出来的“中国的特性”或“中国的特点”。具体地说,它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的独创性。这就是说,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美学在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上,最具影响的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典型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他们各有正误,而其共同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如黑格尔那样从内容和形式、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美。而美的本质与其他事物的本质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的深层内涵总是要以某种“感性”形态“显现”出来,因此必须从其内在品格与外在形态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着眼于或立足于这种统一,可以考虑把美界定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客观事物所感性显现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也可以简化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出类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华民族古代的优良传统,从自强不息精神、爱国主义感情、革命英雄气概、群体价值观念、实事求是态度五个方面,作了具体地、理论联系实际的剖析,褒贬得体,扬弃得当。  相似文献   
5.
“人类创造的美”与“自然生成的美”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交叉的。而人类创造的美的特殊本质,则是人类改造世界、创造文明的社会实践所感性显现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并简化为人类改造世界、创造文明的出类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场反对邓、毛、谢、古的所谓“反党派别”①的斗争。王明路线对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四位同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毛泽东同志。这是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一场严重斗争。回顾这场斗争,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的形成,既有其现实的土壤,也有其历史的渊源。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特色及其历史渊源,对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秋收起义     
九月九日,是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将永远纪念的日子。五十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湘东、赣西的广大地区,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且根据大革命失败后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到湘赣边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前些年一段时间,中西文化交流对党的思想建设的消极影响在范围上和程度上大于积极作用,防止和抵制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要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抵制和克服西方文化中的腐蚀作用;另一方面,正确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党的思想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教学实践等内容展开讨论.并就如何提高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