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变式教学作为教学现象,在数学教育领域的使用是常见的,其课堂实施形式较多体现在基本概念的变式、数学命题的变式、图形的变式、解题的变式(如,一题多解、一法多用、~题多变)等,顾泠沅先生提出的过程性变式与杜宾斯基(Ed Dubinsky)的APOS学习理论不谋而合,他们都认识到作为学习结果的“图式构建”离不开“操作和过程”这两个重要环节,而过程性变式应该是执行“操作和过程”这两个环节的有效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
奥苏贝尔(Ausubel)在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同时也对有效的讲授法作了肯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数学问题提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问题提出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改进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一个窗口.对问题提出的研究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促进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互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应关注影响该能力的认知和情感的因素,鼓励学生大胆地给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上海课改总的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要体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自行活动、体验和领悟,真正走向自主探究的水平。然而,这些好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正如SIMS研究中将课程分为三个水平:预期的(intended)、实施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