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乾陵是一座意蕴丰富的古老的文化符号,从审美角度解读这一文化符号,展现出的是中国人在其历史性生存中所追求的天地境界之美,这一境界表现为天道、王道和人道的和合。这一天地境界体现出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形而上追问与形而下关怀相和谐的自觉的生命意识和超迈的人道情怀。对乾陵的审美解读,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跳动的生命底蕴的触摸。  相似文献   
2.
冯玉雷长篇小说《敦煌.六千大地或更远》以散点透视的叙述艺术创造了一种丰富的多元化的文本。作品通过叙述视点的不断转换,在叙述中营造出不同的叙述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把自己的目光和笔触伸进现实、历史、人性、爱情、艺术、宗教等不同的生存层面,在叙述中实现精神和思想不断的超越与回越,使文本处于多样化的差别与对立中,从而形成该作品独特的难以把握的具有多义化结构的诗意文本。因而,这部作品在文本创造中形成一种卓越而独特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这部作品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叙述了传统女性生存的悲剧性故事,揭示了这一悲剧的根源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生存的宰制。男性文化以拒绝的方式置女性于无我的他者性生存,在拒绝的接纳这一悖论的生存中男性文化对女性的霸权地位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一拒绝的接纳成为作品中女性生存命运叙述的基本逻辑,使作品在叙述中获得了文化反思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是一部文化意蕴深厚的作品,它所展示的时代同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型具有同型同构的特点,因而其所展现的文化历史嬗变和当代社会涵有同样的问题.在此意义上,该作品可解读为当代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寓言.这部寓言可在这样三个层面来解读从作品的整体意向来看,该作品可解读为关于传统文化之命运问题的象征性表达;从作品所展示的现实生存状况来看,该作品可解读为关于传统文化之现实人格建构的一种提问与对话;从超现实的形而上层面来看,它进一步可解读为关于文化价值的一种解构与启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冯玉雷小说叙事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进行的上述基本把握的基础上,以现代叙述理论和美学理论为基础,在现代社会这一历史性的文化语境中,从互相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多种角度,试图对其文学文本和创作道路展开一种较为全面的思考和阐释,试图揭示其小说叙事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并期望这一阐释在敞开冯玉雷小说独特的艺术价值的同时,对...  相似文献   
6.
冯玉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运用了戏仿式的叙事技巧,表现为以神话书写和传奇再造等为主要特点的叙述策略。这一叙事技巧既在戏仿性的书写中以神话性思维再现宏大叙事的神圣性意义,展现人类精神的超越与梦想;又以现代语境为映照在戏仿中形成一种解构式的幽默化、嘲讽化和戏谑化的叙事格调,形成对传统神圣化的宏大叙事的非神圣性意义体验。在文本叙事中神圣性和戏谑性的双重格调形成作品一种内在的意义张力,从而使其写作具有了丰厚的现代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7.
小说写作本质上作为一种文化叙事是以文化语境为基础的对生活的象征性表达。叙述中展开的文化语境和作家的创作个性形成小说叙事的风格化和多样化的基础,并形成小说叙事的美学境界。以文化叙事理论为基础,在对《白鹿原》与《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的比较性研究中,阐释两部作品鲜明的风格差异,从而对文化叙事风格化和多样化的审美追求展开具体而深入的思考,以期对文化叙事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长安城里水车巷》这部作品,以艺术化的市井语言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市井小巷的草根阶层在一个特定时代的生活、命运和精神世界,同时在作品中还原了有滋有味的老西安原生态的市井文化。这一市井语言作为本色化的话语方式,深刻体现了小说作为语言艺术追求话语方式陌生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