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刘奎 《学苑教育》2012,(10):58-58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参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倡导,展开了物理实验教学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些假设,然后在教学实验实践中进行验证与修正。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培养了更高的兴趣,使物理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Ubiquitous时代与教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普适计算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U-Iearning时代。本文通过分析U-learning时代的特征,探讨了Ubiquitous时代教育领域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坚持集体主义?如何坚持集体主义?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坚持集体主义,科学地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正当利益的关系,把握好公正原则,认清个体思想道德觉悟的层次。过去人们对集体主义产生的种种误解,原因也在于此。澄清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集体主义原则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U—learning与终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理论作为一种最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的生存方式。本文通过分析U-learning时代的特征,探讨了U-learning时代教育领域的变化以及U-learning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奎 《中国图书评论》2011,(10):117-118
《巨流河》展现的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的时间上限是“二十世纪来临的前一年,我的父母出生在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相距二十里的乡村。”下限是“二〇〇一年初秋,九一八事变七十周年,哥哥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宁媛、星媛由太平洋两端回到沈阳,参加东北中山中学‘齐世英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纪念他那一代漂泊的灵魂。”时间贯穿的是整个20世纪,空间则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如果被拍摄的人没有在镜头的合适位置.我们通常有两种移动方法.一种是让被拍摄的人移动,另一种是移动镜头.同样.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时.通常也有两种移动方法.一种是平移图形.另一种是平移坐标系。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与组织者。良好的班风、学风,积极进取的精神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落实教育目的的前提和  相似文献   
8.
刘奎 《西藏教育》2010,(7):51-52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爱生学校建设的核心理念。随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项目在我县的实施和推广,爱生学校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爱生学校值得推广,因为爱生学校是完全从孩子的眼睛看学校和教育,“学校就是为孩子们办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创建学生心目中的爱生学校呢?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从“医生”到“文人”,再到“政治家”的转变,在不同的转折点,为寻求新身份的合法性,一方面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修改,另一方面也对自传叙述作相应的调整。在“弃医从文”的转变中,他在与田汉、宗白华二入的通信中表现最为强烈的是一种忏悔意识,而这种忏悔并不完全是宗教意义上寻求“宽恕”的行为,也是郭沫若获得新的身份认同的心理机制。论文所探讨问题的是郭沫若如何通过忏悔的心理机制和言语行为,获得新文学圈的认同,以及这种心理机制在他身份的第二次转变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否定稍作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这与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这一压力下,非大学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表现了自己的优势。本文从非大学型高等教育的理念、特点以及发展非大学型高等教育的意义等方面介绍了非大学型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从而使大家认识到非大学型高等教育在未来的教育市场中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