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鄂尔多斯盆地新窑区,按照沉积旋回对主力油层逐级细分对比,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明确了长4+5储层砂体成因类型,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共3种沉积微相。通过基础沉积图件的编制,明确了2个细分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这为下一步注水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着重研究用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松弛过程时,悬浮介质电导率和温度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红细胞流变特性自动测定仪,对具有相同粘度,但电导率、温度不同的样品进行测量。结果:当悬浮介质的电导率在8~300us/cm范围内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测量虽有影响,但关系不大。在电导率为25~260us/cm范围内所测的最大变形值与均值59.34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1%。而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也均在此范围之内,结论:当选用右旋醣酐DX_(70)配制的红细胞悬浮液(电导率70~150us/cm之间)在室温(20±5)℃下,用该仪器进行测量时,其介质的电导率和温度变化所造成的测量误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32名男大学生晨尿比重、折射率、电导率的测定结果分析,除得出其范围值外,还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dn=0.8826;RλN=O.9036。通过做图得出比重—折射率、电导率—折射率的线性经验公式。分析了其相关的原因。为用测尿液的折射率、电导率的方法测尿比重提供了依据。并设想了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用“红细胞流变特性测定仪”(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流变特性。并从Fricke-Velick悬浮液电导理论出发,对该方法测量结果进行了理论探讨,证明所测得的(△R/R_0)-t曲线确实能间接反映红细胞群体的变形性及变形后的粘弹性。  相似文献   
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leepApneaSyndromes,SAS) ,表现为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暂时性呼吸停止 ,每晚 7h左右睡眠中 ,呼吸暂停可达 30次以上且每次在 10s以上。目前常用多导睡眠仪或呼吸诊断仪通过临床监护进行诊断 ,但是价格昂贵复杂 ,不便推广。本文在详述该征及诊断同时还介绍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SAS的有效方法 ,即利用人在呼吸时鼻腔周围的温度和压力变化 ,通过换能器来获得睡眠中的呼吸信息 ,利用运放构成简单电路 ,用计算器作计数器组成简易呼吸暂停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究动脉粥样硬化对SMC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凋亡的分子机制及晚期AS斑块破裂之原因。方法:采用高维生素D3 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AS的模型;运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定基因组DNA的断裂情况;使用Northern Blot检测P53、c-myc及bcl-2基因的表达活性。结果:a.AS斑块中SMC的DNA片断在电泳中呈特征性梯状分布;b.AS斑块中P53及C-myc基因转录明显增强;c.AS斑块中SMC的bcl-2mRNA含量显著下降。提示1.AS斑块中存在凋亡的SMC,P53及C-myc表达的增强和bcl-2的表达下调介导了这一过程;2.SMC的凋亡可能是晚期AS斑块玻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教育成功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注重情感教育。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n-travascular Laser Irradiation on Blood,ILIB),是近十年兴起的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手段。它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首先在苏联开展,并取得显著效果。自1990年在我国由董为人等人研制出第一台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照射循环血液的ILIB治疗仪以来,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90年代以来,在ILIB的  相似文献   
9.
用测量已知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密度,是最常用的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对于连续变化和不能随意分离的物体来说就不适用了。本文介绍一种用过时的A型超声波诊断仪测量超声波的波速C和反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泊肃叶方程的由来出发,结合人体的特点,从八个方面探讨了泊肃叶方程在循环系统中使用的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 泊肃时方程是流体动力学的基础,有时人们不适当地把它应用于生物体内的血液循环中,本文对准确运用这个方程的条件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