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建立,是针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是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军队党代表制度的尝试以及根据地办的抗日军政大学中设立的政治指导员制度,借鉴前苏联的经验,逐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其产生和确立大致经历了形成、成熟、创新等几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演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成功实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对2008年之前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225条公共心理学研究的论文题目进行计量学分析发现:(1)我国公共心理学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1999年和2003年达到两个高峰,近年来发展放缓,甚至有下降的趋势。(2)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而在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3)论文发表源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学报,心理学期刊源较少。(4)研究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个人研究,合作研究较少;合作研究形式主要是高校内部合作,高校之间合作偏少。(5)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等师范院校,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中安徽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将高度的现代化,同时充满着残酷的竞争。各种心理疾患也应运而生,从而影响着人才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选择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疾患,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不断汲取文学领域内的营养来填充自己;另一方面又对文学领域内的诸多问题作出了独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不断吸收西方思潮,弗洛伊德理论被引进以后,就对中国心理学、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产生影响.本文旨在论述弗洛伊德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从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三个方面考察了弗洛伊德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内的接受和运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为依据,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使之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教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非常迅速。1913年,全美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115人,1950年有1000人,1970年上升到5000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数迅速突破20000人。到2000年,全美学校心理学家大约有22000至25000人。与此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率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增长的。1934年,这一比率为1-60000,1950年为1:36000,1986年增加到1:2100,2000年大约1:2000,2002年大约为1:1800。此外,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呈现女性化趋势。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自身与社会的双向互动,逐步形成社会心理定向和社会心理模式,学会履行其社会角色,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性的人并不断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从人物性别、民族、身份/职业、形象价值倾向以及国别等指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阅读鉴赏"模块61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性别上,男性人物是女性人物的5.43倍,男性占有主导地位;在民族类别上,能确定是汉族的有19篇,占总数的37.25%,而少数民族一篇也没有;在身份/职业上,主要集中于政治家、军人、文学家等少数几种,对普通平凡的身份/职业描写比较多;在形象倾向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一些要求,但对现代人的形象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一些精神品质反映不够;在国别上,中国人物是外国人物的5倍多,对外国人的形象描写未能较好地体现出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在继承根据地办的抗日军政大学中设立的政治指导员制度,借鉴前苏联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其产生和确立大致经历了萌芽、确立、低潮和发展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人格特质词分类法,对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性别角色观进行研究。通过因素分析和社会心理学方法比较发现,男女的性别角色特征包含不同的结构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