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学习动机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动机的多样性:支配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是极其复杂的,有的是为了达到家长、教师的要求而学习(主要是刚入学的学生);有的是为了得到高分数或受家长、教师的表扬而学习;有的是喜欢或敬佩老师;有的是为了报答家长或老师的恩情而学习;有的是为了履行组织(少先队、共青团)交给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有的是为了升学或为个人前途而学习;有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繁荣富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有很多好传统、好经验,但是,为了适应“四化”的需要,有些新课题还要我们努力去研究。首先,从训练体裁看,要大大增加说明文、论说文的比例,着重培养说明、议论的能力,而对文艺性的描写、抒情之类的命题作文就可以相应减少一点。其次,从作文内容来说,也应该有所突破。记叙文可以记一些科技活动,如物理、化学课外活动之类,也可以记叙一堂实验课,也可以写各类模型的表演或比赛,还可以记电化教学的情景。总之,要突破过去只写好人好事、先进典型,只记游览参观、团队活动这  相似文献   
3.
“创新素质实践行”这个概念,外地读者可能感到很陌生,但对武汉市中小学生来说,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已经身体力行,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概念,为什么会受到武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武汉市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武汉市教科所研究人员力图从理论上进行全面阐释和探讨。本刊特发表他们的第一批研究成果,欢迎大家展开讨论与争鸣。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单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去年9月,我们举办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初中教育研讨会。通过广泛征集意见,我们在对万名初中学生调查和初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初中素质教育提出了初步的设想,经过到会同志,特别是外省、市的专家和代表的深入讨论,形成了这个《构想》,供初中教育改革参考,并期望引起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的施教活动。教育工作者研究和了解学习动机的结构层次,对于教育教学活动至少有以下几种作用: 1.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有利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动机的结构层次,可以分析和确定每个学生当前的学习动机在结构中的位置,处于何种层次,做到心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如果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年轻家长都非常注意幼儿的智力开发,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如何开发智力,不少家长还并不十分清楚。比如有的家长教两、三岁的孩子背唐诗,有的送孩子学钢琴,有的花钱学舞蹈,有的带去学画画等等,这些都是开发智力的方法。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自身的素质和兴趣,如果忽视这些,硬性效仿别人或单凭主观愿望,往往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少数的甚至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作文多半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不大容易作好的。如果让我们当老师的在限定的时间内做一个指定的题目,恐怕也不一定写得出有水平的文章来。鲁迅先生也把别人出题目让自己作文章当作一种苦差事。但学生作文又往往不得不采用命题写作的方式,所以当老师的就要时刻想到命题作文的难处和苦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认真严肃地考虑作文的命题。现在有不少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命题很草率,甚至到马上要上作文课了,才几个人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科研是发展教育的动力;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教师具备科研素质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自身提高和转型的客观需要,因此研究教师科研素质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我国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已从不同侧面调查了当地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现状,并制定了一些相应对策(如北京市“八五”重点课题《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研究报告》,《教育科学研究》1996年第3期等),对这些城市的教育规划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挫折与“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有人认为当今中小学生大都在顺境中成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很差,应提倡“挫折教育”;有人则认为,还是应该按照传统的提法,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人为设置障碍使学生受挫的作法是不妥的.这两种意见看来都有道理,那么究竟该不该搞“挫折教育”,或者如何提法为好,或者怎样进行提高青少年抗挫能力的教育.笔者以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先研究一下心理挫折的问题,只有了解心理挫折的表现、成因及其种种后果,我们才能确定“挫折教育”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