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法以及文献资料法,从年龄、训练情况、文化程度、参赛情况等方面对参加两岸四地巧固球邀请赛的76名运动员以及10名教练员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结论得出:两岸四地巧固球参赛运动员年龄大多在12-24之间;主要为在校学生,澳门参赛运动员七成以上是初中生;运动员训练时间不长;参加比赛较少;参与训练比赛的原因主要为自己爱好,曾经或未来终止训练的主要原因为伤病和年龄,对于未来发展比较迷茫。  相似文献   
2.
在班级团队篮球教学中,班级团队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篮球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果,而团队凝聚力包括任务凝聚力与社交凝聚力。文章主要讨论社交凝聚力在篮球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教学中师生关系和同学间关系都存在社交吸引力和社交一致性,但其中差异大,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部分辅导员和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学生的评价中,与辅导员关系“十分好”的为2.5%(他评)-7%(自评),“较好的”的为21.69/6(自评)-35.1%(他评),“一般好”的为60%(他评)-68.7%(自评)。是否为党员或学生干部对与辅导员的关系和评价有显著影响。随年级变化,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类型大体有:主导型、师生型、朋友型、引导型、互敬互助型。其中一年级新生与辅导员的关系以引导型为主,高年级则以朋友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存在认识偏差导致运动员在心理上出现认识不足,出现了以往失败效应、害怕遇到曾经赢过自己的对手效应、对待训练后的疲劳效应、对待暂时性技术失调效应和面对主客场心理效应,文章提出在篮球运动中五大认识偏差心理,并找出纠正措施克服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