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梁英杰  唐新晖 《武当》2010,(4):17-18
随着道家学说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的境界也有了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可与道同生共存,此即最早的长生久视之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进行了多方的探寻。由于受到丹药外用治病效果显著的影响,认为炼制的丹药也可以内服,甚至可以使人不得疾病,减缓人体的衰老,达到长生不老之目的。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炼制外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梁英杰  王子鹏 《武当》2010,(3):16-18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界最为活跃的时期。一方面,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结晶需要总结,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变革迫切需要新思想的支撑。因此,这一时期既是思想上的“生命寒武纪”,又是承上启下的转折点。老子是道家一脉的关键人物。作为周朝的史官,他可以接触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3.
由于小目标分辨率低、携带的信息少,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对小目标检测精度远远小于对大目标的检测精度。针对小目标检测精度问题,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为切入点,系统总结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代表算法,并以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为标准分析各种算法优缺点。将能有效提高小目标检测精度的方法进行分类汇总,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相关应用。针对目标检测及小目标检测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目标检测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其应用也飞速发展。针对传统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难学、难懂、概念抽象、感性认识差等问题,开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实践等方面探讨计算机接口技术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实施的问题。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既做到了计算机接口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又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梁英杰 《武当》2014,(11):7-11
“武当太乙寒山七式”内功是上古仿生导引术的典型代表。全套内功由八个动作组成,以模仿白鹤从清晨到夜晚一天的活动形态为功法套路。其内景神髓十分丰富,突出体现了上古时期“参天地阴阳升降之变化,合日月星辰节律之玄机”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海上图像识别效率低、时效差。为解决这些问题,针对图像中海上、陆地和植被等区域特点,以及陆地与海洋在图像上的灰度差异,基于水平截集法的海岸线检测方法提取海陆边界,采用不断迭代初始轮廓方法,拟合真实海陆轮廓,实现基于几何活动轮廓的海陆分割。  相似文献   
7.
梁英杰 《武当》2010,(1):9-10
武术及内功方术的起源,一般而言都会追溯到远古先民时期的“大舞”。由于缺乏文字记载,我们在对武术及内功文化的起源时期进行考察时,仅能从传说及很少的资料中管窥其一鳞半爪。但是,如果从武术及内功文化本身上体察,在与这些资料相印证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这一遥远时期存留下来的碎片,构成了目前武术内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甚至某些功法相当完整地被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梁英杰  唐新晖 《武当》2010,(5):13-14
武当山,有史以来就是道家修习的重要场所,从远古的真武大帝到战国时期的尹喜,一直都延续着。这种延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上是以一种松散的方式传承着。这种传承方式在武当太乙门中,被称为星野传承。这一段时期称为星野时期。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隋唐。  相似文献   
9.
梁英杰  王子鹏 《武当》2010,(2):13-14
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在道教。”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指出了中国文化的源头。规模庞大、内容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以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众多学说构成的。这些精妙的古文化来源于涓涓溪水的上古,从有图腾记载开始,上古的先祖们从实践中观察天体的运行,从而产生了星象学而知道天文,观察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变化而产生阴阳五行,  相似文献   
10.
梁英杰 《武当》2009,(12):11-12
道家文化脱胎于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巫史文化。在道家文化中,最大范围地保存了漫长氏族社会时期的生活经验和对宇宙和自身的认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5000年左右,而人类诞生和活动的时间大大超过100万年。在那些漫长的洪荒岁月里,原始先民积累了大量对自然和自身观察、体会的经验和养生智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