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8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评价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克服传统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干扰,本文在建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智能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某高校的评价实践之中,评价实例充分证明了这种评价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汪克亮  杨力  杨宝臣 《软科学》2014,(3):12-15,25
基于1992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了28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考察其地区差异与变化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与中性技术进步,重点分析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我国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2.37%与累计41.25%的增长,并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中性技术进步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形式,偏向型技术进步总体上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力度在逐渐减弱。为了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各省份一方面必须要同时重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特点进行适宜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3.
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21-1028
 基于全要素方法,充分考虑到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在共同前沿方法框架下分析比较2001-2007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共同技术率(MTR)”指标衡量中国区域之间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还存在巨大的节能增产空间;从区域技术差距视角来看,三大地区差距明显,其中东部地区接近全国最优水平,实现了全国潜在最优能源技术的98%以上,而中西部地区距离全国最优能源技术还分别存在23.3%和30.3%的改进空间。当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防止三大地区能源技术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与能源技术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科研管理》2012,33(5):56-63,78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在共同前沿方法框架下分析比较2000-2007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利用"技术缺口比率(TGR)"定量考察中国区域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在全国共同前沿下的均值仅为0.688,维持既定经济产出的节能空间达到31.2%;从区域角度来看,中国能源技术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接近全国最优水平,样本期内TGR始终维持在0.9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距离全国潜在最优能源技术还分别存在18.6%和26.6%的改进潜力,三大区域之间的能源技术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突显出了种种矛盾,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认真剖析现实教学中的潜在问题,要深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种种表现,要深刻体会新课程改革中的先进理念与科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促进高中数学与学生主体双面发展的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省际全要素CO_2排放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软科学》2012,26(12):64-68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前沿马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在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份的CO2排放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善和技术差距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CO2排放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差异明显,存在巨大的减排增产空间;从时间维度来看,东部省份CO2排放技术构建了全国潜在的最优技术前沿,中、西部省份与其技术差距比率分别为年均-0.24%和-0.87%;除安徽、吉林和湖北外,中、西部其他省份与东部省份技术差距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环境压力的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模式给中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衡量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生态效率可以体现某个经济单元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排放(环境压力)的一种能力,反映了经济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选择工业用水总量、工业煤炭消费量、工业COD排放量以及工业SO2排放量作为环境压力代表性指标纳入DEA分析框架之中,实证测算2006-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5类工业生态效率(IEE)指标值,并考察IEE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采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两种收敛分析方法检验IEE的收敛性,建立Tobit面板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IEE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IEE整体水平不高,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空间巨大;不同地区IEE差异特征明显且不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外资利用、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对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的IEE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力度、方向以及显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将经济单元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或环境污染排放定义为"环境压力",以工业用水总量、工业煤炭消耗总量、工业COD排放总量和工业SO2排放总量4类环境压力指标为投入,以各省的工业生产总值为产出,构建DEA模型测算2006—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5类工业生态效率指数,并考察IEE的地区异质性特征和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2006—2012年间,中国各省份工业生态效率偏低,还存在巨大的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潜力;不同省份及三大地区工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表现明显优于中西部;样本期内,5类工业生态效率指数均展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特征,但提升幅度都非常小。最后,结合分析结果给出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进行设计与研究.设计的实验教学体系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通过利用现代化实验设备,营造逼真的工作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从而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对高校管理类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文在对诸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