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论“斗气”     
人世间的事情说来也怪,有些东西想学总难学会,譬如“忍”;而有些东西不学就自然而然地会了,譬如“斗气”。 大家都明白,斗气就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用《魔鬼辞典》的解释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刚看完一则电视新闻,说美国的交通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司机开“斗气车”,新闻还详举了数例,说最近5年死于“开斗气车”的人达12600之多。 什么是“开斗气车”?我想不外乎几种情况:该让的不让,开霸道车,弄得后面的车想超超不过去,司机一阵火起,就油  相似文献   
2.
文学信念与作家的知识分子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创作的巨大影响与当前文学的边缘化现象以及日益涣散的作家精神景象相对照,显示了创作主体内部有关高尚、尊严、人道等普世价值自我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下文学创作中建立某种共识性和终极性的文学信念,重塑作家作为公众知识分子的伦理信念与基本使命,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每一次回想起我在小学时代的读书生活,总觉得它与我那零零落落的村庄一样,永远都保持着苍白而灰暗的色调。 这种灰暗的色调在我的语文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作家群的创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活生命中的高尚意识,让人们发现预想世界的美妙,看到人类存在的各种繁复驳杂的可能性景观,这应该是一切优秀的文学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而要实现这种重要品质,作家们除了必须拥有一个精神劳作者的基本素养之外,我想,他们还必须确保自己的全部情感和心智真正地置根于话语现场。只有情感的全部在场,才能使文字浸润在生命的呼吸里,才能使人们体会到心灵中最为隐秘的律动,也才能使我们看到人类灵魂的高贵与坚韧。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深度当然来自于作家心灵的博大与精深。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与作家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和洞悉社会、体悟人生的高超能力息息相关。它向读者提供的,并不只是一个好故事,还有潜藏在故事之中的有关社会、历史、文化以及生命自身的多方位思考。青年作家王旭烽的长篇新作《南方有嘉木》就是在试图追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时代,文学不再单纯地沿着以往的精英话语方式前行,而是更多地加入了娱乐、时尚、猎奇或悬疑的元素,甚至包括时空穿越等新型元素,还有一些大话式的解构主义元素等等,形而上的意义空间逐渐被更多的感性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刘玉栋的小说充满了某种温暖的情感之力。作为一名出生于70年代的青年作家,他似乎很少去迎合那种大众化的欲望式写作,也很少去触摸那些宏大的历史命题,甚至很少去探究那些极度尖锐的人性冲突。他的小说叙事,常常专注于各种日常性的生活状态,从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现实秩序中发掘着种种人性的光泽,在那些柔弱者的生存境域中凸现人格尊严的力量,在那些苦难生活的背后寻找内心温暖的亮光。因此,在刘玉栋的小说中,我们很难体会到那种强悍、尖啸的叙事风格,也感受不到怪戾、突兀的审美倾向。他总是选择一种温情式的话语基调,  相似文献   
8.
正阿来是一个既有诗人禀赋又不乏学者气质的作家。他总是像猎手那样独来独往,永远游走在文坛的热点之外。对他来说,写作似乎就是要解决自我存在的终极命题——我从哪儿来,将往何处去。所以,多年来,他始终执着于藏族文化的探究与思考,尤其是面对哺育他的康巴地区的川属藏族文化,他几乎表现出一种痴迷的状态。从《尘埃落定》到《空山》,都是最为有力的证明。这部作品以一个瞻对土司部落为载体,追述了该土司自清朝至新中国成立两百余年的命运变迁,重构了汉藏交汇之地的藏民艰难而又独特的生存境遇,并借此传达了阿来对于川属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  相似文献   
9.
西湖醋鱼     
洪治纲 《垂钓》2004,(11):69-70
“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桧,河鲤河鲂总不如。”清人方恒泰的这首小诗,据说就是为杭州最负盛名的“西湖醋鱼”而作。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候,“80后”作家张悦然面向同辈写手策划了一次问卷调查,让他们谈谈对前辈作家的看法。尽管我们还无缘看到这份问卷的详细答案,但已有部分反馈信息流布于报端:“那些曾经作为我们少年偶像存在的作家,如今已经淡出了我们大部分人的视线,我们其实都已经羞于提起自己曾经喜欢过这一批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