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恩铭  陈雪婧 《天中学刊》2011,26(2):123-125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高校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是提高高校广大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主动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领导干部带头、以基层党员为主体、积极探索创新、持之以恒学习等原则。在当前形势下,立足高校实际,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应注意:改进方式、创新方法,完善途径、丰富载体,拓展阵地、搭建平台,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进而获得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上的优化与提升,而文学教育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一旦关注视阈出现偏离,则很容易让这样的意义出现了潜在的裂痕。从语言学分析到美学阐释,再到社会学意义上的阅读指向,而后上升到思想史意义。文学教育归根结底是美育,在叙事性文本和抒情性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形成一个循环系统,这个系统进行自我优化以后形成了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科学内涵与社会科学之外延的交融是大学文学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文学教育中的文本阐释不可避免地要衍生出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对秦观词里表现出的追忆情结进行了分析探求,提出其追忆情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忆”在言中,取境寄“忆”,“忆”以梦显三种形式,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予以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阐释主体的读者,自身的审美倾向常常会取代作者的表达意蕴,作为被阐释者的创作主体只是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而不同时代的阐释者则解读出了具有超越意义的艺术体验。一种情结的形成是在主体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其一旦形成就会进一步生发出对感性世界加以观照过程中的理性思考。经过历代研究者的阐释从中找到更具普遍意义的合理内容,以意逆志也好,断章取义也好,都找到了属于自己时代的诠释视角。由此可见,文学文本一旦被过度诠释就会面临"以意逆志"的观念传播,进而不再以文本最初的意义出发,形成了特有的大众阅读的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曾经魅力四射的中华文化倾倒了无数邻邦国家,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模仿的对象,至今很多国家的优秀文化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中国传统文化是前人对人生思考的总结,是对自然观察的总结,是对道德情操的总结,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情操观,闪烁着古人璀璨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信息技术在各种行业得到普遍的发展,要大力倡导智能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行业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宋祁秉承时代之认同,让韩愈的"议论"以多种方式呈现并渗透到传记文本之中,既从宏观上高扬韩文的价值,也从细微处着笔,唐人的旧资源转化为本时代的新标尺,这也昭示了唐宋思想转型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唐诗批评是以《文选》中的诗歌风格作为标准的,他在对唐诗作品的评价中有着现实的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江西诗人之学诗态度。从学诗视角出发,他在对诗人品格的认定上坚持了其道学立场。  相似文献   
8.
从事唐代文学及文化传播学方面的教学已经多年,一直盼望有一本内容相互关联而又可供使用的参考著作,屡屡不能实现.2009年,柯卓英教授出版了大著<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如愿得赠一册,手持大著循循读来,受益匪浅之后引发些许感受,现借助阅读并学习柯著的机会将笔者关于唐代文学的传播方面的学习体会行之成文,与同行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唐时期,士族家庭在婚姻上依然保持着门第观念,而在仕途上,则已经风光不再了。士族出身对士子的仕宦生涯所发生的影响渐小,他们能够守住的是“婚”的底线和优美的家学家风。无嗣之忧与柳宗元的士族出身有直接的关系,这关涉如何传宗接代以继承家学门风。对于柳宗元本人来说,建功立业已经遥不可及,而以著述传世尚可。这就需要有传人,所以他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传播自己的文学观念。家族教育的兴盛、文学教育的看重本就是河东柳氏的传统。没有子嗣意味着家学难以为继的局面。对柳宗元的文学活动做一番考察,就会发现,这是他文学创作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柳宗元对自己身后事的处理中同样存在无嗣之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唐大历时期是文体文风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完成了从李华、萧颖士、独孤及等文人到梁肃、崔元翰等文人群体间的文体文风改革思想的演进.其中独孤及承上启下,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