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文深刻解读了教育信息化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发达国家运用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两大杠杆合力推动学习方式变革,使网络新时空的教育文化创新不断向深层次发展的趋势;从21世纪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和我国今后十年文化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探讨了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内容、结构、难点、研究方法论、需要正确处理的四个方面复杂关系;提出以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为纽带,整合信息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建造一个共享信息、四通八达的教育创新立交桥,由此加速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的战略构想。本文呼吁必须高度重视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的自主创新,提出以中观为突破口,在省级教育改革实验区加大教育信息化创新力度的研究思路;论文强调以教育信息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必须抓住机遇,超越本学科的狭隘眼界,为顶层设计出谋划策,在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贡献智慧和力量,并就此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表现出中国教育技术专业学者应有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开放大学“资源云”服务体系的建设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建设是困扰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目前资源建设有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学习资源建设难以满足个性化的需要;二是学习资源质量未能得到有效保证,共建共享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吸收借鉴教材出版行业数字化创新的先进经验,应用"云计算"、"云服务"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通过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各单位共建共享构建开放大学"资源云"服务体系,从而达到人、内容、服务、技术等多种资源的集成、整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并为解决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一条全新的思路与现实的道路。体制、机制是造成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突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体制、机制的创新是"资源云"建设的关键所在,资源的开发、管理、评价、使用、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所涉及到的利益问题、权责关系,都需要一套规范来理顺。  相似文献   
3.
从通用大模型到教育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深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对教育大模型发展现状、典型案例、潜在挑战的分析,文章认为教育大模型是适用于教育场景、具有超大规模参数、融合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训练形成的人工智能模型,是大模型技术、知识库技术及各类智能教育技术的集成,能够推动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的双向建构,进而提出了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的创新架构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未来应用场景,旨在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各类数字化教育应用的开放接口,持续训练和完善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专业问题的教育场景模型,形成让广大师生常态化使用的智能教育开放模型集群和知识库,在提炼和萃取深度教育知识的同时,破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教学创新发展绕不过去的壁垒,大学课堂向何处去?这是21世纪大学创新发展必须回答的时代难题和攻坚战。本文对工业文明土壤中产生的传统课堂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当代大学改革前沿涌现的课程创新、课堂创新之典型个案进行了深层次评介,揭示了当今世界范围内传统课堂向高效学堂转型的历史潮流和大趋势。作者基于对信息时代大学学习方式创新的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智慧,融会东西方大学精神,吸纳当代非线性科学理念与方法论,提出了"太极学堂"这一新理念,主张在网络课程与现实课程、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双向建构、"太极运转"中,使中国大学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太极学堂"以"诚信"为本,以信息技术和学习科学为两大杠杆,以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为目标,是信息时代大学课程与教学创新的孵化器,从中可生长出大学的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本文介绍了"太极学堂"工程设计的思路及其在南京大学本科教学创新中的初步探索,提出了"变消费式学习为生产式、创造式学习"的构想,提出了"化整为零"的大学学习评价和网络课程开发之新思路,提出了"零存整取"的高校"学分银行"新模式,形成了21世纪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一种整体战略。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信息化若要对大学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就必须分别落实到大学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上。科研信息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重塑着大学科学研究的体制、机制和面貌。文章从大学、学科、国家等多个层次介绍了高等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将目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归纳为关键技术、资源服务和虚拟科研共同体三个方面。在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情况的整体把握之下,基于当前信息技术与科研发展的趋势,从基础设施、内容资源服务体系和科研文化三个视角展望了高等教育科研信息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正在打破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及相应体制的多重壁垒,为大学改革开辟出阻力最小之路径;对大学教学的理解,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狭隘眼界,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把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内在联系,将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建立在"推动学习方式变革"这一大学创新发展的难点和攻坚战上。研究和驾驭高等教育信息化,必须将对当代信息技术与大学变革发展的前瞻性把握这两个方面内在地统一起来,这是21世纪从事大学教育创新研究与决策管理的专业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时代眼界。  相似文献   
7.
线上线下结合的虚拟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范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研学术水平,破解高校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与教研创新案例基础上,探讨深化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设计思路,尝试模型化表达的形式与方法论,提出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双师教学"模式,倡导将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转化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在跨校师生团队协同创新中不断提升网络平台与资源库智能化水平,培养技术、教育与各专业知识技能深度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并提出了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健康和谐的教学文化生态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国内外各领域、各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热点话题。二十多年来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热点曾不断出现,围绕热点的研究、争论和实践创新也热闹非凡,但热过之后能够留得下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有多少?这是值得认真反思的。经验与教训告诫我们,在热点兴起之时,要善于进行理智、科学的“冷思考”。本专栏围绕这一话题,特约4位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对策思考,并请桑新民教授(简称“桑”)以专栏主持人的形式组织对话和点评,这种文体的新风格也希望读者评判。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视野中提出了"学习向何处去?"这一严峻的时代课题.文章深入考察了以e-Learning为代表的各种学习新概念,认为这些源自西方文化教育土壤的学习概念反映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之新特点,但却没有包含对学习活动及其后果的价值判断.论文对学习的"绿色"本质和工业文明所导致的学习文化之严重异化、"污染"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绿色学习"(G-Learning)这一科学与人文内在统一的东方学习文化新概念.论文阐述了G-Learning的丰富内涵,论证了倡导"绿色学习"、开展"学习环保"之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借鉴40多年来世界"绿色环保"运动的成功经验,协调个体、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不同学习主体的眼前和长远学习需求与"学习利益",开展"21世纪学习文化创新工程"进行了初步的行动设计.  相似文献   
10.
远程教育的两大攻坚战:学习评价与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这是围绕我国当前远程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学者对话。我国第三代远程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超越当前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作者认为,健全、完善和创新远程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这不仅要创新学生的考试模式,而且要健全、完善对教师、课程、资源的评价和对远程教育办学主体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评价。围绕这一突破口需要开展两大攻坚战——学习评价与资源评价,落脚点是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与综合素质。这是提高中国远程教育质量的难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