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界定高校人力资源的范围与构成,是进行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前提。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高校人力资源有三大构成要素:高校内部职工是主体性要素,涵盖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离退休人员;高校学生群体是发展性要素,包括学生干部、研究生、留学生及学生大众;社会相关人员是扩展性要素,涉及校外兼职人员、毕业校友及校外社会代表在内的社会可利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王亚南为中国知名经济学家,他在赴日本、德国游学研修之前,曾就读于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教育学系。有关他入读中华大学和转入中华大学教育系的时间,以及是否可以视他为该校或该系毕业生等问题,历来存在着诸多歧见。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认定他于1922年春入读中华大学预科,又于1923年秋考入中华大学经济学系,并于次年秋转入该校教育学系;后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修完大学第四年的课程,因而宜视其为中华大学教育系肄业生。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分流主体自主、对象广泛、取向兼顾、机构多样、依据科学、策略灵活,对社会分层流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表现为低收入阶层进入高校比例提高,少数族裔高等教育入学率上升,弱势群体获得的资源补偿增多和社会下层向上流动的机会扩大。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加强政府立法和财政支持,完善分流保障机制;明确分流机构的职能定位,构建多元分流体系;建立人性化高校升学制度,提供分流合理依据;实施竞争性教育流动模式,保证分流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庞大有序、协同共生的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是美国区域高等教育共生范式的典型示例。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锥体结构包涵三级高校子系统,呈现错落有致的教育生态位。借助开放的沟通与交流平台,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通过中介的协调组织、资源的互补与共享以及畅通的衔接渠道达到系统内部的协调。该成功范式具有多项生态效能,为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共生范式的创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立学做人是研究生的目标,而立学做人必重读书。读书有助于研究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更能提升素养、完善人格。攻读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读本专业看家书、与专业有关的书以及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该读的书。研究生的读书要讲究方法,应处理好博与专、快与慢、动与静以及进与出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亚南的学术自由思想是进步教育思想之洗礼、动荡政治时局之催化、办学治校经验之升华的结晶.王亚南的学术自由思想内容丰富,从权力主体上看有教师自由与学生自由,从本质特征上看有思想自由与表达自由,从展现方式上看有学习自由与研究自由.王亚南将"双百方针"作为学术自由的基本方针与实践原则,明确提出学术争鸣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共同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王亚南学术自由思想启迪"双一流"建设,高校需要通过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大学文化繁兴来汇聚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