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育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更要使他们学会学习。近年,各地较多强调通过不同科目或学习领域的学习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本文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和概念作出一些分析,对有关研究和教与学作出一些简介。文中提及学生自主学习定义包含三个特点:他们采用自主的学习策略、他们面对自我学习成效回馈的积极响应、以及他们互动地推动学习过程。自主的学生选择和采用自主学习策略,在反思学习成效与技巧的基础上,争取理想的学术成果。笔者最后提出建议:(1)如何应用学习动机、课室管理、教师教学和教师期待以探讨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2)如何以自主学习这个概念贯彻于各科或各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的各个课程要素中。笔者期望,研究自主学习能有助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
近年,各国相继推行课程改革,以切合世界发展的需要。然而,教科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教科书都是教学和学习的最重要素材。教科书的形式可能会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改变,但仍是难以取代的工具。近年,教科书研究已有长足进展,包括理论上的研究、经验上的研究、方法上的探讨。此研究聚焦探讨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及问题。首先,介绍过去20年教科书使用的研究成果;其次,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分析教师使用教科书所展现的问题,结症在于教师过度倚赖教科书;最后,分析解决问题的取向,建议必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教师过度依赖教科书的问题,需分析教科书、教师、学生、学习等因素之关系,从而理顺解决的取向。  相似文献   
3.
解析“教师实践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究教师实践知识,但对该概念的理解、使用方面的差异很大。以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为基础,解析教师实践知识的定义、教师实践知识的内容及分类、教师实践知识的特点,目的在于厘清"教师实践知识"这一概念的内涵,为研究者更准确地使用教师实践知识这一概念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香港新高中通识教育科的校本课程由谁来决定。本研究在2010年的暑假进行,透过半结构性的访谈以探索不同中学发展通识课程所采取的策略。研究者发现校长在通识科的课程决策上占主导地位,通识科主任才是正真的课程领导,而科任教师多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教科书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学的重要内容、知识的系统性组织、课程与教学间的连结。然而,香港对教科书的探讨仍然不足,而且教科书的质量仍有待提升。在制度层面分析香港教科书编审情况的基础上;从教科书研究、政府审书尺度、政府审书取向、教科书内容质素等四方面,阐述提升教科书效能的建议。作者认为,香港特区政府仍负有最重要的责任。能否加强教科书研究?能否强化审书机制?能否扮演更积极的审书角色?这些都是特区政府能否提升教科书质量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成长阶段及其相关发展策略,以突显教学学术成长之特点.全文分两个主要部份:文章首先介绍三种有关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成长阶段的模式,然后结合实证研究,从“如何发展好的教学”、“教师的学术性教学”、“影响教师教学学术成长的因素”三方面讨论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成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解释、说明直觉性教学决策的基础上,分析了直觉性教学决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教师直觉性教学决策与教学反思之间存在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即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直觉性教学决策的基础。文章旨在厘清教师直觉性教学决策的概念及与其相关的观点,为后续教学决策的研究建立共识。  相似文献   
8.
课程行动研究模式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 言 笔者常关注教师如何能改进课程与教学,而且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可行的构思(Li etal,1998a;1998b)。行动研究近年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Elliott,1991),而且亦应用至课程这领域(李子建、黄显华,1996;Crundy,1982,1987;McKeman,1991,1996;Schwab,1969,1971,1973,1983;Stenhouse,1975)。本文的目的在探讨Haber-mas(1972)知识构成趣向(Knowledge constitutive interest),作为分析课程行动研究模式的基础。全文分为三个主要的部份:首先,阐述不同领域的学者应用知识趣向理论为知识分类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