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芹 《现代语文》2011,(7):108-109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和塑造出有健全人格和一定的审美情趣的学生,在各个学科中,语文承担这一职责的比重要多一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审美化被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  相似文献   
2.
3.
1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南崴子中心校做到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各学科教学要渗透于贯穿德育,并做到各学科之间的横向结合。学校开展“爱国旗,唱国歌”活动,美术课教学画国旗,并把画得好的国旗贴在各中队学习专栏中展出;音乐课教师教国歌;品生课讲述国旗的含义;品社课让学生了解我党我军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4.
物质结晶的计算,是溶液计算中很重要的内容,其计算类型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且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的六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实施者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这种挑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六个转变:课程教材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课堂教学由单纯传授式向师生互动式转变;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探究性学习转变;信息技术由辅助教学向与学科整合转变;教学评价由为选拔服务向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是叫学生学”。应该改变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网络教研文献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教育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2003—2008年间网络教学研究文献为样本,试图通过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展示该领域的研究者职务特征、服务领域、研究主题和研究类型以及数据收集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希望能够给相关活动的组织者及其关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自主权力,同时运用激励机制,引导他们自我教育;在班级里要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做好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沿用了几十年的教案模式和对教案的要求,已难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难以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我校对传统的备课做了大胆的创新,把传统的教案改为“三拦”。即导学内容、课堂预设、导学策略。“内容预设”即知识点与教学程序,体现的是备教材与备过程情况;“预设可能”即学生可能的学习情况。其主要任务是摸清学情,弄清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会怎样学的预见;“导学策略”即相应的学习方式设计与教法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玉芹  郇磊  关莹 《课外阅读》2010,(7):131-13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或寓教于情之谓也。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下因功利心的驱使,仍然凸现了知识与技能而凹陷了情感,狭隘地理解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把掌握知识只视为获取利益的铺路石,忽视学生情、作品情、教师情的融合,没有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教师对学生主观情感的冷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