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生物材料干燥过程中会发生收缩现象.本对新鲜豌豆的收缩特性和复水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种皮对干燥曲线、收缩曲线、复水曲线和体积收缩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种皮不仅阻碍湿分由内向外运动也阻碍湿分由外向内运动.种子干燥过程中,干燥曲线与收缩曲线形状相似.热流密度越大,干燥速度越快,种子收缩也越快,同时种子也越容易破裂.在制作干燥方案时,考虑干燥速度的同时必须考虑种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模拟逆流降膜除湿过程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传热传质的控制方程和适当的边界条件和气液界面条件.采用氯化钙作为除湿剂,运用控制容积法对降膜除湿溶液与被处理空气之间的除湿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获得了相应的除湿溶液与被处理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分布和出口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沿着除湿器高度方向溶液和空气的温度、溶液的浓度、空气的湿度在入口区域变化较快而在出口区域变化较慢.可分别通过增加竖壁的高度、溶液的入口浓度和溶液的流速来改善除湿过程;同样,也可通过降低空气的流速或空气入口湿度达到改善除湿过程的目的.研究结果有利于改进除湿器的性能,为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动态和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探讨未来还需要继续研究的一些有意义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交替运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交替运行特性,提出并定义了各交替运行模式,建立了交替运行时考虑冻融相变的U形埋管周围土壤传热模型.基于对该模型的数值求解,探讨了各交替运行模式下地下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交替运行模式均可有效改善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恢复效果,对于无太阳能补热的昼夜交替与短时间间隔交替运行模式,在以24h为交替运行周期时,其太阳能热源承担的时间比例可控制在50%~58%;同时,利用日间太阳能补热来强制土壤温度的恢复,可有效克服土壤温度的自然恢复缺陷,与其他交替模式综合使用可达最佳运行效果.此外,利用钻孔壁实测数据对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可为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AMINI-CAPACITANCEPROBEFORMEASURINGTHELOCALVOIDFRACTIONINGAS-SOLIDFLUIDIZEDBEDSGuiKeting(归柯庭)HanJitian(韩吉田)ShiMingheng(施明恒)(De...  相似文献   
6.
基于波纹板表面与液膜之间的表面张力作用能减薄液膜厚度而强化传热的机理,建立了竖直波纹板表面的凝结过程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波纹板对应于当量平板的凝结传热增强系数.分析了波纹的主要几何参数如波纹节距、波纹板高度、波纹角、波纹倾斜角、波纹圆角半径等对强化传热的影响效应以指导波纹结构的优化.提出了一种能兼顾强化传热效果和适当的流动截面积的双尺度波纹,其凝结传热系数可比当量平板增强1~2倍.  相似文献   
7.
针对磁流化床可实现磁稳流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确定和计算磁稳流化区域的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粒径的铁磁颗粒(其平均粒径范围231 ~512μm)进行流态化实验研究,得到铁磁颗粒分别在磁场强度为0 ~7 330A/m时的流化曲线.实验中采用压降波动的方法测定最小鼓泡流化速度,进而确定磁稳流化区域的范围.基于铁磁颗粒的流化曲线,分析得到铁磁颗粒的流化特性,讨论了颗粒粒径、磁场强度对磁稳流化区域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得到磁稳流化区域与磁重势能比、阿基米德数以及雷诺数之间的实验关联式.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此式较为简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据此式可以方便地给出磁流化床磁稳流化状态运行时的合理参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用于强化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传热和支撑管束的螺旋折流片新型结构,该结构是对换热器管子相间地套上螺旋折流片以产生旋涡流动.研究模型是在正方形布置的4个管子中的2个对角管子套上螺旋折流片后形成的通道,利用FLUENT软件对该上述四管通道模型的流场和温度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四管通道模型中螺旋折流片对强化传热和流动阻力随雷诺数的变化关系的影响.算例结果显示该新型结构可比相同尺寸的光管通道中的情形传热系数提高约40%~55%,同时也将伴随较高的流动阻力.可以相信螺旋折流片式换热器将会在许多工业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通道二次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35°倾斜角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流体流动特性,重点考察了壳侧通道的二次流分布.在子午切面上的结果表明:壳侧通道内轴心区域的流体受螺旋流动离心力的作用存在向外扩张的趋势,而外围区域的流体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存在向轴心流动的趋势;在壳侧通道的每个螺旋周期内,流线分成上下2股,并在左侧折流板附近形成迪恩涡,在右侧折流板附近开始向心流动并最终被吸进轴向主流中.一个螺旋周期内平行的2块折流板之间多个平行切片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二次流的存在,同时还显示了V形缺口处存在的倒流现象.二次流有利于螺旋通道内流体的掺混,有效促进主流流体与近壁流体的动量和质量交换,从而可强化此类换热器的传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