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体育师范学校担负着培养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重任。学生的体育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活力与追求愿望。学生的体育观念是学生在已有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发展为更高层次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观点。因此,体育  相似文献   
2.
休闲体育呼唤体育院校开设瑜伽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瑜伽起源印度,一度风靡西方,是一种早已被公认的最安全、最富有成效的休闲体育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国人休闲体育意识的逐步提高,选择瑜伽做为休闲健身方式的人数与日俱增,瑜伽运动方兴未艾。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休闲体育,更好地服务于热爱瑜伽休闲的人群,体育院校开设瑜伽课程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应聘竞争是时下每个大学毕业生要进入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要在应聘过程中得心应手,顺利进入社会,除了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专业素养外,谦恭有礼、注意礼仪准则的人,会给人留下积极美好的印象。礼仪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规范。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在社交中越来越凸显了它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占有一席之地,要加强礼仪修养,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礼仪课程正说明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们清楚地知道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健康科学的养生之道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国有着丰富的体育养生内容,适合各类人群选择的方法,但由于推广的不足,使得许多健康、科学的养生方法没能很好地普及并充分发挥其养生作用服务于大众,也使体育养生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当今世界瑜伽风靡全球,研究发现瑜伽的推广是顺应了人们健身减压养生关体的需求。而瑜伽与我国丰富的体育养生项目同样源于东方文化,对其传播策略、经营方式以及包装宣传的研究都给我国体育养生项目的推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同时对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问题.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强盛问题。而要实现全民全社会的终身体育化,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是关键。本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总结.从多方面探讨了对学生进行独立锻炼身体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将促使新世纪体育教师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挑战、改变和完善自己。本文就研究性学习环境下新世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十个方面的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东方文化之中,要赋予其现代价值,抓住休闲这个重大命题为发展契机,突出休闲价值以拓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学校要成为挖掘、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大本营;更要提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特点并全方位包装宣传,让民族传统体育在丰富世界休闲文化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完善城市精神的现实意义。指出休闲体育在完善城市精神中的特殊作用:1)休闲体育的开展有利于城市特性负面效应的良性转化,2)有利于城市精神中传统保守面的突破,3)有利于填补城市精神中缺失的人文精神。并针对实际,提出休闲体育完善城市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有关休闲体育的各种研究越来越多,但对休闲体育环境的建设却少有问津。良好的环境支撑是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休闲体育的良性发展也将优化环境。自然环境是休闲体育良性发展的根本,社会环境则是休闲体育良性发展的摇篮。建设良好的休闲体育环境是现今休闲体育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公众理解科学"是指对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与科学技术应用的理解,其核心内涵是对科学的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能动掌握。公众理解科学的缺失,将影响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进一步认识,制约人们休闲观念的更新,削弱公众参与休闲体育的效果,影响休闲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在休闲体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提升公众理解科学的层次,才能顺应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促进中国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