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当今社会"互联网+"以强势的姿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在教育领域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互联网+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教学时空的嬗变,学习方式趋向灵活与多元;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资源趋向开放与共享;学习环境发生改变,趋向虚拟与智能。这一系列的变化也导致了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主要表现为:由教师角色权威性的淡化而产生的危机感和由师生关系的疏离和淡漠而产生的距离感。因此,可尝试通过两种途径重构高校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重塑教师权威以应对其社会地位的危机感;加强师生互动,以消解师生之间的情感疏离。  相似文献   
2.
"金秋时节叶飘零,路上归客欲断魂".又是一年秋菊香,我又该独自上路,走向我那最不愿见的墓地,只因那儿住着我恩重如山的姥姥.   我静静地跪在姥姥的坟前,看着自己亲手为她堆出的坟堆,心中稍稍地有了些安慰.……  相似文献   
3.
学习力作为当今社会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求的一个必备条件.虽有地域之差、文化之异,但"产婆术"教育观蕴含的教育思想十分契合高职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理念.基于此,在"产婆术"的视角下,探讨高职学生学习力的培养途径,即在师生关系上,有教无类,教师应尊重学生,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使其发挥潜能,以培养其学习能力;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应实施"赏识教育",以增强其学习毅力.  相似文献   
4.
校园隐语是在青少年内部使用的具有隐秘性的社会语言的变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符号,它直接反映出的是社会民俗文化的状态以及青少年群体的隐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作为社会语言的创造与提炼,校园隐语只有在社会、学校、家庭、传媒等的共同关注与引导下,才能将一个正向的、积极的、生动的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传承下去,融入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将“师道尊严”深远地存留了下来,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有“天、地、君、亲、师”并列之说。教师因对知识的占有在课堂中处于“权威、控制”的地位。本文试图从教师权力入手,探讨在现今教育演进的过程中,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中教师权力的状况及其合理演进。  相似文献   
6.
在“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之下,高职英语本应担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然而,就其教学现状而言,高职英语却未能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在解读课程思政精神意蕴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维度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进而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依托,尝试提出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教育隐喻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它蕴含着人类丰富的精神意蕴;在科学理性占主导地位的今天,由于教育语言日趋科学化导致了教育隐喻的遗失;教育隐喻的回归及回归的过程即成为当今教育意蕴回归与找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