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文学”是近年来出现的颇热门的概念,但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没有出现有说服力的看法。网络主要是从技术层面改变了文学的书写和传播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什么。所谓“网络文学”,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网络写手和理论家们一厢情愿构筑的让他们能进能出的理想“小菜园”。  相似文献   
2.
张登林 《培训与研究》2009,26(5):106-107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大学中文系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应贯穿的核心指导思想是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创造型思维的培养,同时要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从人文素养、思维训练、加强应用三个方面论及这门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大学中文系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应贯穿的核心指导思想是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创造型思维的培养,同时要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从人文素养、思维训练、加强应用三个方面论及这门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张登林 《天中学刊》2012,27(4):84-87
从现实的角度看,《圣经》中的《箴言》与我国民间流传的《增广贤文》都是世俗性因素极为显著的"智慧性"文本。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箴言》可以收入"旧约"《圣经》作为经典流传下来,说明希伯来民族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有着较高的关注世俗生活的热情;而《增广贤文》这种日常生活训诫类书的主导价值取向虽是儒家思想,但却长期流传于民间而不能登大雅之堂。通过对二者的比照,我们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示,特别是两书对于世俗生活的热情关注和世俗生活原则的训诫教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雅俗有别是中国文化、文学史上客观存在的事实,"五四"以前,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系统内部上层统治阶级主流文化和下层民间大众文化的分别;"五四"之后,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对立。在近现代上海,由于以商业性为主要特征的市民文化市场的形成和繁荣,梁启超等人本着"新民"目的发动的"小说界革命"虽抬高了小说的地位,却并没有获得"政治小说"的成功,反而促进了近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俗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客观存在的重要一脉。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作为通俗文学主要载体的通俗小说一直是在两个维度上生长、发展的:文化市场的激发、催化,使其呼应市场需求,独立发展自身,在总体上保持通俗小说的特性;“五四”新文学精神的烛照,又使其在主流方面避免了过度商业化,在自觉不自觉地向新文学靠拢的同时,不断追寻20世纪中国文学精神启蒙的现代性目标。  相似文献   
7.
作为未名社成员之一,李霁野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外国文学翻译领域,但在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绩。就小说创作来看,主要表现了生的隔膜与爱的隐痛;就散文创作而言,抒发的是真诚与质朴的思想情怀。其创作题材虽有些狭窄,但却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深与细”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大众化"问题是在理论上探讨过同时在创作实践中也始终存在的事实,但对于什么是大众化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认为,左翼主流作家、三四十年代的海派作家和八九十年代的一大批作家都对平民大众生活表示了关注,其创作都具有明显的大众化倾向,但因理解的角度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隐藏在文学大众化表象之后的分别是意识形态启蒙叙事、世俗化日常生活叙事以及个人化叙事等不同叙事诉求.  相似文献   
9.
台静农小说创作受鲁迅先生影响很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各有特色。前者主要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乡土文学的启蒙主题,后者侧重运用主观抒情的笔调讴歌了革命先驱者的献身精神。从《地之子》到《建塔者》,是作者自身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是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青年台静农的“精神证词”。  相似文献   
10.
杨剑龙(博士、博导):崔秀哲是韩国当代著名作家,先后就读于汉城大学韩国现代文学系和法国现代文学系,获博士学位。他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小说集《空中楼阁》、《话头.语录.化石》、《鲸鱼肚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爱情》(一,二,三,四)、《冰炉》、《画壁画的男子》、《所有的酸葡萄下都有狐狸》等,其中《冰炉》获韩国“尹东柱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今天我们举办“崔秀哲小说创作研讨会”,韩国作家崔秀哲、翻译家兼作家朴明爱女士莅临研讨会,20多位研究生参加这次研讨会。今天我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对崔秀哲小说创作的总体评价;二是崔秀哲小说在形式上的实验和探索;三是崔秀哲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和传统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