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遵循着"西方—日本—中国"的运行模式和轨迹。促成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影响的主要因素:一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大面积的移植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给正在迷惘和摸索中的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二是中国传统文论、美学思想实现现代转型的现实需要;三为中日文化的共同性,使中日近现代文艺学、美学有着会通的线路。  相似文献   
2.
虽然都冠之以现代,但是相比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似乎不那么吸引人,也不如西方美学研究那么热闹。总的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在学术日显繁荣的今天,就显得有些冷寂。事实上,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冷寂和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学说在中国美学史、思想史中的影响与地位是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3.
空寂: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空寂”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美学范畴,它的形成一方面受到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以及植物美学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成功地吸收了中国禅宗思想之后形成和发展的。“空寂”美意识在文学领域直接表现余情余韵的艺术风采;在绘画领域体现着一种枯淡之美;在造园中表现出一种“无相”的野逸之美;而茶道中的“和静”境界正是“空寂”美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占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从中西方美学思想史的角度,通过系统地考察与“美”的概念相对立的“丑”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深入论证了“丑”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性质、特征及其在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虚静”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的古典美学范畴之一,“去知去欲、去物去我、追求无限”是其审美内核.“虚静”并非是精神世界的自我封闭,而是审美之心脱离种种私心杂虑和世俗世界的束缚而进入无限自由世界的基石.“虚静”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为中国历代士子文人所钟爱,其原因在于“虚静”与中国传统精神和价值取向一脉相承,“虚静”中渗透着中国人的超越意识,蕴含着中国传统精神中的“超越”情结.“虚静”的超越精神最终是要实现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远”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的古典美学范畴之一,“超越有限、追求无限”是其审美内核。在中国美学领域,“远”由“眼中之远”升华为“意中之远”,即由物象层面的超越升华为精神层面的超越。“远”的超越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的超越情结一脉相承,因此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远”的超越精神最终是要实现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对于当代中国美学、人文学的研究者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事实和问题可谓前所未有的纷纭、复杂,其中既有像美学理论或体系建设的老命题,也有诸如反思性回应"审美泛化"或"生态危机"的新课题,另外,对中西美学经典的再次"细读"和"重新提问",同样显得不仅必要而且必须.非但如此,作为有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天生"非科学性"的"人文学科"的守灵人,这些美学和人文学的研究者们在深入研究上述问题的同时,更担负着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继续高扬人文精神的高尚使命--优秀而善良的知识分子,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作为输入西方美学的"中间人"对中国美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日源新语的影响为最甚。本文主要论述日源新语对王国维美学话语转换的影响。王国维接纳日源美学新词汇、新概念为前提,积极倡导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进入中国现代新兴学科体系和知识系统。同时利用日源新词汇传播美学新概念,借以表达美学新思想,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内在精神结构添加了学理选择和判断的诸多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