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分析研究表明,传统桩功对现代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散打运动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现代武术训练中,强调传统武术桩功的渗入无论是对其技术的提高还是文化根基的加深,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传统文化对武术内外兼修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是超出体育范畴的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形式,内外兼修是它的显著特点,是奠定其多元价值的一大基石,是其在形成和发展形成过程中,受传统文化的滋润和影响,与气功交叉相融的结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推理论证法等从儒、道、佛三家主流传统文化入手,探析了它们在武术内外兼修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等科研方法,首先对太极一词以及太极图含义、太极拳及其名字的来历进行了阐释;继而以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分析探讨出太极图与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定势、动作变化和过渡、动作运动轨迹以及动作技击阴阳变化的丰富联系;从而得出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中,引进太极图及其哲学原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太极文化、太极拳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记忆、和规范,有助于给学生提供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对普通高校武术教育中课程设置、硬件设施、教学教法等几个方面的顽固性问题,从文化和本质层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从现状出发,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理论分析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在综述有关桩功概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并对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确切的界定;较为详细的阐释了不同的传统武术桩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6.
武术功法运动是武术的运动形式之一,桩功是武术功法运动的一种,它和众多的功法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分析比较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阐述了传统武术桩功和武术功法的涵义、内容、形式和分类,分析了桩功和功法的内在联系,阐释了传统武术桩功在功力比赛项目乃至整个功法运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和多元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在农耕文明下创造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长期熏陶于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融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兵学、美学、导引养生学和儒、道、佛等思想为一体的典型东方文化的代表。文章通过众多文献资料对传统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教育、健身,防身、修心、医疗和养生等多种价值功能的部分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科研方法,探讨了传统武术桩功产生的文化根源,分析了传统武术桩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对传统武术技术发展和民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武术段位制教学在中医药院校的开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10所中医药院校武术段位制教学的认知和开展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武术段位制教学具有促进武术和医学协同发展,提高大学生习武热情和学习自觉,改善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行为素质,促进“武医结合”人才培养等现实意义;中医药院校师生对武术段位制教学的作用有着积极的认识,对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发展有着乐观的前景,但是对武术段位基本知识的了解不足,认识不清,需要进一步对武术段位制进行普及与宣传.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武术教学中兴趣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东方世界的文化明珠.教育是武术传承、普及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谈法、实地走访等科研方法,对高校武术教学中兴趣缺失引起的"武术选项课人气不旺","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积极性","武术课外活动的氛围不好","高校武术教学的学习效果不佳"等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