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为理论背景,对6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教育干预实验研究.干预措施包括课堂和课下指导、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宣传、发放健康行为宣传册等,干预时间为10周.在干预前后共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三次身体素质测试.结果:①根据HAPA阶段划分,大学生大部分处于健康锻炼行为无意向和意向阶段,仅有14.1%处于行动阶段;②干预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意向水平和体育锻炼等级具有积极影响;③干预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水平有积极影响;④锻炼自我效能作为社会认知变量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的各个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建议通过提高个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和制订合适的锻炼计划增加大学生中参加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相似文献   
2.
从人体运动的主要特征出发,对动作结构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动作技能完成的特点、要求进行分析,由此引申出人体运动链系统的形态结构.研究发现人体运动链涵盖肌肉链、关节链、神经链3种基本形式,3者在工作中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在运动时类似波浪的传导方式是运动链功能的体现.功能性动作是运动链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结果,运动链的动态和多维体现是功能性训练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功能性训练实践中要着重关注运动链各体系及相互之间的完整与协调,重视人体核心区域的枢纽功能,强化和消除弱链接,避免孤立、局部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3.
林书豪的出现给2012年的NBA赛场带来了很多惊喜。通过对"林书豪现象"的分析可以折射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如何让外援更好地为CBA联赛发展服务,如何实现CBA联赛中本土球员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省高校体育保健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河南省高校体育保健课开展状况较差;接近4成的学生对所参加保健课不满意;这种不满主要由保健课教学、学生自身问题和社交等几个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力学视角对国内外力量训练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不同条件下复合式力量训练方法的使用原则。研究表明:最大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输出功率和运动表现,但其效果随力量水平增加而减少;力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合理安排爆发力训练更能有效提升运动表现;复合式训练能使张力--速度曲线对应部分全面发展;复合式训练常应用于力量储备阶段、赛季前阶段或利用"PAP热身方案"提高运动表现;PAP"开窗期"的检测难度和个体差异较大,对训练条件要求也较高。结论:最大力量训练应贯穿力量训练计划始终且在力量水平较低时需重点进行;复合式训练能够在提高力量水平的同时,保证专项动作速度要求,其效率比传统力量训练更具优势,但操作难度较大,实践中需根据运动员个体差异、项目差异、备战阶段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7.
从体育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对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认为发展体育文化,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从其本质属性着手,多维全面发展.在国际维度,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加速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在精神维度,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在物质维度,促进体育文化创新,推动体育文化生产力发展;在民族维度,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推广中国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HAPA阶段性和连续性理论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干预,期望找到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的课堂和课下有效指导方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确定被试者所处锻炼行为阶段,进行分组研究,实验前后被试者接受了2次问卷调查和3次身体素质测试,实验组接受教育干预.结果:(1)被试者体育锻炼行为普遍缺乏,仅有14.1%的大学生处在行动阶段;(2)干预对被试者锻炼行为意向水平、锻炼等级、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具有积极影响;(3) HAPA的三个行为意向阶段中作为社会认知变量的锻炼自我效能感均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增加大学生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可以通过制定并执行合适的锻炼计划和提高个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王银晖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5):73-75,80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等方法,对李娜在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单打比赛中技战术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李娜主动得分能力较强;各项技战术运用发挥合理;但非受迫性失误较多,击球稳定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张裕中  王银晖 《科教文汇》2008,(22):180-180
网球运动员的预判能力是运动员运用技、战术,获得比赛胜利的基础因素之一。本文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网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各个因素,并对提高运动员预判能力所必须的心理因素训练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以期能为网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