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台湾长篇电视连续剧《意难忘》注重以情节吸引人,注重情节的安排。在其情节的编排中,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中折射出许多现存的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原型学说和巴赫金的丑角化理论,展开美国电影《美国丽人》中丽人们的角色剖析,从而对父权制的无形压迫进行了深层次的控诉。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并以相关景物的描写来说明当时的季节。本文将以《诗经·国风》为例来探讨《诗经》中的“春天”,从中反映出“春天”的体现方式、“春天”与“兴”的关系以及“春天”的某些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4.
《诗经·周颂》多以祭祀、祈福和歌颂祖先功德为主要内容,用于祭祀和朝会宴飨等场合。本文从"尚德"思想入手,试图从诸多方面展现周朝取代殷商后,为了巩固政权,稳定天下,而对"德"的重视。其中周人在天命观念、先祖祭祀、战争意识、个人修身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尚德理念的紧密联系,本文拟取以上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从而探究周人尚"德"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渐深入,中西方文化底蕴的不同,深刻的折射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中。数字"七"由来已久的被西方人视为神圣的数字,相反,数字"九"向来为中国封建帝王所推崇。针对此现象,作者查阅书籍,浏览网站,收集了一些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资料作为证据,从而证实数字"七"与数字"九"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里具有不同的含义:中国人偏爱数字"九",认定数字"九"很吉祥,讨厌数字"七";而西方人则偏爱数字"七",认定数字"七"很神圣,避讳数字"九"。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并以相关景物的描写来说明当时的季节。本文将以《诗经·国风》为例来探讨《诗经》中的"春天",从中反映出"春天"的体现方式"、春天"与"兴"的关系以及"春天"的某些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7.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周代先民伦理生活艺术而真实的记录,蕴涵了时人对"德"观念较为原始的思考。从后妃之德、君臣之德、夫妇之德、兄弟之德等方面探讨《诗经》"德"观念之具体体现;并讨论《诗经》"德"观念的表现方式,即比兴手法和文学意象;通过"德"观念的把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富于艺术的引入,可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新课的导入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