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生态城,就是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的,使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2.
审在解先,审题是解数学题的第一步,是数学问题能否正确解决的前提.审题就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对数学问题中的条件重新整合,以便找到一种从条件到要求的途径.慎于审题、善于审题,能发现数学问题的条件,找到问题中的条件以及条件、条件与要求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审题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下  相似文献   
3.
体育转型是体育发展的必要过程与必然结果,高师体育的转型建设是为阐发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以高师体育的理性化为目标的理性建设过程,因而应在重估体育价值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束缚,立足于人本体育、素质体育、终身体育,以教育学生的体育化修养,科学素养与自主体育能力为目标,将目光投向高师体育理论教学和运动教学的实质,投向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高师体育整体建设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4.
6年前,张全连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连队指导员,对新闻最基本的业务知识一知半解。然而6年后的今天,他却有近千篇新闻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人民前线》报等军内外数十家报刊电台发表,多次被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3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5.
<正>21世纪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计算机替代了大量传统社会的常规性人力工作,知识传授不再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更多获取知识、思考创新的方法,并成为有效的交流者、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技术素养的公民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保障。因此,借助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利用思维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历史教学课堂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从体育转型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体育转型标志着体育从认识、观念到实质的根本变化。转型的高校体育教学 ,应在人本思想的指导下 ,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方法、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 ,一些高校现行的体育教学 ,仍然对学生主体性、运动教学项目性质、教学考评的目的、教学学后需要等问题认识不足 ,在课程结构与内容安排上循旧、守成 ,因而急需真正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束缚 ,并在课程结构、理论教学、运动教学和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体育学科定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学既是一种自成体系的系统科学,也是一门属于人学范畴的综合性学科门类,将其归入教育学学科门类有失妥当.从图书分类、高等教育史、学位制度和学科分类等变化情况上看,这一问题与来自前苏联教育的影响有直接关系.从当今体育学科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变化等情况看,体育学应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加以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文奥运"的使命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针对现代西方文明高速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问题,从技术进步与当今奥林匹克运动人文危机日益严重之关系的角度切入,在比较中西体育文化之长短、解读两者间互补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西方文明阳亢阴虚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静态的农业文化与动态的商业和工业文化之间的根本不同,指出从中国文化中寻找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正确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贯穿在实践活动中,采用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城,就是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的,使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