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公在黎族社会中是沟通人“鬼”两界的宗教祭祀人员,美孚黎的道公可分为三种流派类别:汉道公、黎道公、百蹦。作为人鬼之间的媒介,他们分工协作,其职责和神职范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定,主导着黎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耕织结合的传统经济模式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由于地方偏僻,遵义蚕桑业兴起较晚。清乾隆年间引进的蚕桑业,得益于地方官员的大力倡导以及当地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在此后一百多年问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到清代后期及民国时期,因各种社会主客观方面的不利因素,遵义的桑蚕业走向了衰落。探讨遵义桑蚕业的兴衰史,有助于挖掘黔北悠久的桑蚕文化,对于当前重振遵义蚕桑业具有一定的理论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对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不仅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而且在政治路线上,实际上也部分地解决了民族理论与政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遵义会议为契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表现出明显的提高和进步.遵义会议后,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与中国革命的形势和社会实际日趋结合,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处理当前民族问题也提供了理论与政策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遵义"红军菩萨"的历史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的历史事件。通过田野调查和史料分析等方式,对遵义"红军坟"及"红军菩萨"的民间信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诠释和解读"红军菩萨"信仰在时空背景中生成流传的合力过程。  相似文献   
5.
黔北遵义地区在历史上有着较好的文化教育基础,然而到了明代却急剧落伍.到了清代,遵义的文教事业又获得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学术及教育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在横向空间上超越了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在纵向历史上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这得益于改土归流,汉族移民数量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清王朝和遵义地方官员对文教的重视提携等.  相似文献   
6.
祖先崇拜属于原始信仰,是建立在死亡恐惧和鬼魂崇拜基础之上的,它是生殖崇拜和鬼魂崇拜共同的产物.祖先崇拜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现象,在亚洲、非洲许多国家广泛存在,"对于中国民众来讲,祖先崇拜很明显来自于血缘家族制度的世俗亲情"[1]69.传统的中国儒学强调"孝"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黎族的祖先崇拜既体现出了传统中华文化的普世性特点,也蕴含着自身独特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不仅是和平年代中国社会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三大”就开始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历史观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在长征前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长征中得到实践和发展,为后来乃至建国后的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通过挖掘长征时期红军经过贵州时的民族政策史料,从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特点、影响诸方面论证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不仅是和平年代中国社会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三大”就开始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历史观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在长征前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长征中得到实践和发展,为后来乃至建国后的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通过挖掘长征时期红军经过贵州时的民族政策史料,从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特点、影响诸方面论证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9.
《华心》是唐代陈黯的一篇代表作品。陈黯在《华心》文中,主张"有教无类"。《华心》创作于唐宣宗时期,夷夏之防的观念有所松动,但固守传统的华夷观念的人仍然存在。《华心》反映了大食人在晚唐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同时也体现了中古唐代民族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仡佬语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在语言本身、分布及发展趋势上呈现出古老性、复杂性、分散性、濒危性等几个特点。促成仡佬语及其分布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仡佬族历史的悠久与古老,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历史上民族迁徙背景下强势民族的挤压,文化社会大环境下的语言心理和语言态度等。仡佬语作为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及标志,其演变反映了仡佬族自身的社会变迁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