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荀子游齐考     
荀子游齐的年龄和时间,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综合对比各家说法,经过考证,认为荀子是“年五十”始来齐国游学。来齐的时间约为齐襄王末年至齐王建初年,进而说明荀子与三晋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子夏为孔门高足。在众多孔门弟子中,子夏对儒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其本身思想也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他的法思想。在子夏法思想中不仅有儒家法思想,而且有法家法思想,这是儒学在西传过程中的一大突破,也正是子夏思想的特色所在。三晋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子夏的颇具特色的法思想。而子夏法思想的形成,又深深影响了三晋文化以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林鹏 《山西档案》2012,(4):5-16
林鹏先生是一个率性之人,像魏晋时期的名士嵇康。率性是一个好词,但是如果忽略了它背后的苦难和纷乱,就显得有些轻薄。嵇康是大名士,有才学,有见识,文章写得好,人也长得帅气,似乎很有率性的  相似文献   
4.
介之推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后又与寒食节、清明节的祭祀合一,介之推也被逐渐神化。历史的传说与传说的历史应分别对待。历史上的介之推,曾追随晋文公长期流亡,忠心耿耿。晋文公即位后,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早期较可信的文献显示,由于介之推的性格及自身的特长,使其在谋略、谏言、武力等方面贡献较小,但他在流亡期间也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绵上"与"绵山"范围不应等同。介之推隐居的"绵上",结合文献与地貌考察,应在现今的翼城县境内。介之推被后世不断追思和推崇的原因,在于其身上高度体现出对"士"身份的自我价值认同。这种士的节气和情操,既营造了士人的梦想,也满足了君主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大盂鼎,晚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自出土之日起,大盂鼎便广受关注,跻身晚清"四大国宝"之列。近代中国社会浮沉不定,大盂鼎命运多舛。大盂鼎的辗转流传,见证了中华民族的风雨历程。大盂鼎铭文极为珍贵,为我们了解商周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郭店简《六德》篇,表达了早期儒家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政治理念,在早期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六德"的组合,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原始五行思维的影响。"六德"的呈现,便是顺应"天道"的表现,并以此达到现实秩序的和谐。《六德》篇虽主要论述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但并非就政治言秩序,而有其形上学根据,即"治人伦以顺天德"。治理人伦世界的具体原则就是处理好"六位"的关系。"六位"又可分为"内、外三位"和"上、下三位"。"内、外三位"的划分,反映出儒家社会伦理基于家庭伦理的思想;"上、下三位"的划分,体现出原始儒家政治思想中的良性互动,且对后世的"三纲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子夏作为孔子晚年最重要的弟子之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先秦儒家简帛的不断出土以及对早期儒学发展的重新认识,子夏的贡献更显突出.子夏对儒家的创立以及早期儒学的传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子夏对"六经"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使他在儒学经典的传授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殊的文化环境造就了子夏独具特色的思想,使他成为早期儒学"务外"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子夏的思想溶入到三晋文化之中,对后来处于三晋文化圈中的荀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