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不同缝合方式在术中术后的优缺点及远期疗效。方法120例(156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4组:A组(传统术式组)30例(42眼);B组(可拆褥式缝线组)30例(40眼);C组(L形巩膜瓣小梁切除组)30例(34眼);D组(小切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术组)3 0例(40眼),B.C.D组为改良术式组。比较4组术后浅前房、眼压和滤过泡情况。结果:浅前房发生率:A组26.119%(11/42),B组7.50%(3/40),C组2.94%(1/34),D组2.50%(1/40),改良术式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差异有板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眼压:A组(14.65±4.30)mmHg,B组(1 3.87±3.60)m mHg,C组(15.58±3.20)mmHg,D组(14.50±3.15)mmHg,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功能性滤过泡A组76.19%(32/42),B组92.50%(37/40),C组97.05%(33/34),D组95.00%(38/40),传统小梁切除组与改良小梁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巩膜瓣可拆褥式缝合、L形巩膜瓣小梁切除、小切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可大大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并能理想地控制眼压,提高术后视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