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目前高中阶段教育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这一现实困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以第15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和第7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学员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讨论和个别访谈三种形式,对现阶段高中教育发  相似文献   
2.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旨在强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效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新体制遭遇了税费改革,忽略了地区间的差异,加剧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因此,确保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平等,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从制度上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入责任,关键要考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巨大差异,公平分配国家的公共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2012年10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会议主题为"县域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开幕式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百炼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树山分别致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总支书记、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褚宏启教授,安徽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吉林省抚松县教育局局长陆世德、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教育局局长李建国,  相似文献   
4.
5.
为了保障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日本政府提出创造新时代的义务教育结构改革的设想.即尽可能扩大市町村和学校的权限和责任,发挥地方和学校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国家的责任是对教育结果进行验证,实行新的学校评价制度,旨在推进学校评价由单一评价向多样化评价转变,进而构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民族地方文献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民族献资源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民族献资源,对繁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化事业,增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化交流,发挥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着重从民族地方献的搜集整理工作;特色藏书体系;加强投入;建设素质较高的队伍等方面,具体论述民族地方献工作。  相似文献   
7.
2011年7月25日至26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全国教育干部培养工作组副组长、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郑树山,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主任卢干奇,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杀富济贫” 教育均衡其本质在于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新的《义务教育法》以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各级教育发展的“瓶颈”。从2004年到2005年,我国高中学龄人口将达到7600万人左右的峰值,“十五”后期将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几年高中将一直面临着增加招生的巨大压力。[1]此外,随着人们对优质高中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还面临着提高教育质量的压力,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在本文写作前,曾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15期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和第7期县教育局长培训班上做了问卷调查、座谈和个别访谈,本文在对问卷反馈数据和座谈、访谈记录做认真统计和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不仅降低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通过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扰即去行政化来理顺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