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汪康年和梁启超在《时务报》共事期间逐渐交恶的事件为分析对象,从传播研究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汪、梁在此时期各自一厢情愿的设定想象双方关系;由分歧产生迥异的想象,在迥异的解释框架下,分歧不断产生而且逐层升级,最终导致了两人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传播研究的方式对《盘庚》的上中两篇进行解读 ,试图从社会背景、传播环境、传播技巧等方面分析盘庚何以能成功地改变商人的群体意见 ,从而说服社会公众 ,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盘庚的两次说服兼具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双重性质 ,盘庚也成功地在其中扮演了双重角色 ,并试图在说服的过程中使王权对社会信息传播的控制作为一项制度被公众接受 ,而文本的言说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的传播环境。本文对历史文本的分析也从一个局部说明传播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学是个相对小的学科,这个学科的名家文集也少见。复旦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了4位在岗新闻传播学名家的文集,策划颇具匠心。这4位中最年轻的喻国明,代表了改革开放以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第二代学人的风貌。根据中国期刊网的数据,他2004年前三个季度论文被引证数,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居第一位(88次),是我国一流新闻传播学者。  相似文献   
4.
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最主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时事报道,但除此以外,还存在着各种类型传媒的其他自我实现路径.尤其对于那些不以时事报道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媒体而言,积极主动地尝试冲击、重构公众常识不失为一项可行的选择.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国家地理>取得良好市场业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文试图以“县”为尺度,在图景层面复原收音机在近代中国基层的分布。聚焦于这种“新”媒介的使用成本,基于相当数量的史料,笔者认为以“全国”为视野,收音机在不同类型县级单位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广播在这个后发大国可被直接触及的范围。在矿石收音机的可收听范围有限以及仅少部分县有民用供电系统的情况下,至少70%的县只能使用成本高昂的直流电子管收音机,相对不发达的区域反而要为使用这种彼时的“最新”媒介持续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而在广袤的“偏远”区域,以举县之力维持少量公用收音机也并不轻松。近代中国整体工业化水平的孱弱是使这样的格局难以改变的深层原因。因此,广播在新中国建立前对基层地区只能直接下沉到“县”的层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闻理论研究等六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国大陆过去一年新闻传播学的新发展和新动向.作者认为,专门化与深入化是200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主要特点,这使得该领域研究向深入发展,同时呈现出较强的横向拓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研究领域的专门化和深化是基本特点。较多地接触和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使得这年的研究得以拓展和深入,视野更为开阔。一、新闻理论研究2004年新闻理论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较多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新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记者被打,已经不是新闻.大家以前经常看到的,是记者们在揭露性报道中被打.但是,在以贴近民生、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的一些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遭到普通百姓的哄打,就引起了我们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论新闻救济     
本文以"救济"为中心视角,试图论证新闻报道作为救济手段的可行性和在我国当下的必要性。并且试图从权利本身的性质类型着眼,研讨新闻救济应有的启动程序和责任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