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是支撑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势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力系统。它存在于一个由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构成的系统中,它不是能力的简单组合,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即中心层、发挥层和保护层,不同的层次中又包括不同的能力要素。中心层中的能力是企业文化与研发结合的结果,不同产业的中心层能力的结合程度存在差异。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能力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2.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是支撑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势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力系统.它存在于一个由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构成的系统中,它不是能力的简单组合,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即中心层、发挥层和保护层,不同的层次中又包括不同的能力要素.中心层中的能力是企业文化与研发结合的结果,不同产业的中心层能力的结合程度存在差异.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能力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社会网络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把知识转移分为知识获取和知识吸收两个环节,从对偶关系和多元网络结构两个层面,分别考察网络特征对于知识转移的影响。对偶关系的研究关注不同联系强度在知识转移的不同环节的作用,并引入知识特性、转移渠道等变量,寻找多变量之间的匹配。多元网络结构的研究从网络位置、密度、异质性等维度探讨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在比较评述两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动态能力是企业为适应市场变革而创造性地使用内外部知识资源的过程性能力,在知识网络演进、动态能力提升和创新绩效提高之间存在着循环反复的正相关关系.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244份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知识网络的规模、异质性、中心性分别通过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产生不同影响,揭示了网络特征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企业创新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5.
动态能力可以划分为顺序依赖的三个维度:搜寻识别、筛选评估和转化整合,分别对应能力演化的变异-选择-保留阶段,前一阶段对后一阶段的能力存在正向影响。网络成员之间的高互动频率与搜寻识别、转化整合正相关,信任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网络关系稳定性对动态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研究构建并验证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模型,发现动态能力的网络化成长机制,也为实践者提供培育动态能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244家企业为样本,考察外部知识网络对不同创新模式的不同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中心性、关系强度分别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产生不同影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知识网络的要求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了中国文化背景中知识网络与创新模式的匹配关系,弥补了已有研究对管理创新关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方法论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就更加重要。经验告诉我们,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研究设计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结合企业管理学科的特点和笔者自身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经验教训,本文就如何选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选取样本或案例、如何构思写作大纲等等,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在撰写中国企业管理研究论文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矿部门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引起职工教育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经营管理体制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工教育工作?谈点粗浅的见解。一、地质职工教育要树立为地质事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开展地质职工教育工作,必须对地质职工教育的观念进行更新,牢固树立“地质教育必须为地质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与新型工业互动发展的演化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演化思想出发寻求高技术产业与新型工业互动发展的路径:通过高技术产业推动新型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又通过新型工业拉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之上,借助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扩散效应(外溢性),形成不断循环、工业化不断升级的互动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两业融合((1))缓解资源错配的分析框架,并基于资源错配指数和两业融合度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两业融合能缓解物质资本错配和人力资本错配,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两业融合的资源错配效应存在明显的资源配置状态异质性和制造业行业异质性;(3)两业融合可通过要素流动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创新效应三条间接渠道缓解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