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文教学一直以来呆板、枯燥、陈旧,以多媒体为背景倡导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学用结合,拓展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写作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长期以来存在方式呆板、效率低下的弊病。为此,笔者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尝试了进行认知学徒制写作教学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3.
1 设计理念   1.1 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一般的教案以“师本设计“为主,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中职课程强调每个学生会学、会用,因此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调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者的技能和态度需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实际操作,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参与,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停留于小职教的文化观,技术性的逻辑推演和职业性的功利价值十分普遍,较少着眼师生的职业生涯,缺乏在理性高度关注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校长文化、课程文化、师生职业力等方面唤起文化自觉,在传统课程、时代拓展课程和外来课程中创出特色,并由单一的专业技术转向多元的职业发展,提升师生的职业实力,进而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英国NVQ作为其第二大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机构体系严密,职业标准体系科学,职业考评体系严谨,认证管理体系严格,深受世界许多国家欢迎;我国职业核心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普适能力,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在职业标准、考核方式、教学改革等已做出了良好的开端.但与NVQ相比,推广力度、企业参与度、教学改革度、理念提升度等,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须借鉴NVQ体系,官、学、产、研结合,“双核”“双证”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融,以此为契机,调整组织机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民生教育、民本教育,才能更加广泛迅速地推广,提升劳动力素质,为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昌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以此引领职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才能在与世界文明的碰撞和对话中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科学提升文化软实力。由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重在两课课程、社团活动,与新媒体时代新常态下的职业能力、职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信息化时代地位仍显边缘,影响力也较为薄弱。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围绕信息素养的提升,在专业发展、课程智慧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权威和职业群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1设计理念1.1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一般的教案以“师本设计”为主,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中职课程强调每个学生会学、会用,因此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调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者的技能和态度需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实际操作,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参与,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于是,教师设计方案时必须从社会的角度,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最后形成准职业人的基本素质。1.2变“一般性设计”为“理念性设计”。“一般性设计”,是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有教师的教学过程,但缺乏理论指导、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乏创新。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2设计形式教案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的,但过分僵化的形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更严重的是使得教案抄袭成风,泡...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全球教师领导力日益突显时,仍显边缘被动,缺乏高校教师的专业权威和职业群体影响力。为此,要从专业成长、课程评估、个人目标三大视点进行尝试,提升其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金课是新形势下应对全球中高端价值链、产业链竞争的高质量智慧课程具化,其高阶性、创新性标准对如今风起云涌的职教云课程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各层次的在线课程上万门,智慧云课程App颇为庞杂,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仍未有效打通,政产学研用彼此分离,不具备职前与职后、在校与就业、上岗与转岗一体化校企融合生态。为此,需借鉴德国学院立方体,依托职教集团,全方位打造校企融合的职教云金课平台,高质量推进全要素链的职教云金课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