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政策、措施,其中迅速提高和加强国家传播力建设,特别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力建设被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国家级媒体动作频频,旨在通过观念、体制、手段等三个层面的改革,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2.
陈欣钢  田维钢 《当代传播》2012,(1):100-101,107
节目形态的概念大于表征从属于某一类型的节目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节目形态的整体考察,使对生产环节的考量不仅限于西方节目模式的接受与移植,而且有更多主动适应甚至自发改进的动力。本文试图在此研究背景下,以电视节目形态在"原产地"及"出口国"所处的不同语境为基础,分析节目流通过程中作用于节目文本的诸因素及其推动力量,试图解决本土化过程中"如何重构"和"为什么会重构"这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4.
5.
在融合媒体的艺术生产过程中,传者与受众的界限被打破。这种身份的转变带来了"传受一体化",并且延展了"公共艺术"的概念。艺术传播的公共特性主要体现在融合的传播平台、交互的反馈方式和多元的传播类型上。在反馈方式上,用户深度参与媒介内容的生产活动,并通过日益成熟的虚拟现实手段呈现客观世界。在传播模式的类型上,传统艺术实现了内向传播到大众传播的再生产,艺术的个体经验可望拓展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与思考。融合媒体艺术正在丰富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促成了艺术的大众化和审美的生活化,能够构建积极的公共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6.
视听影像开始超越长期以来提高清晰度为主的发展方向,使社交性成为其融合创新的主导特征。依托智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短视频,在与社交媒体的互动重构中形成具有社交性的影像形态。社交视频具有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多次传播、用户生产等特点。这一类型建立了个人与社会的新关联,并以此为基础对社会系统及生活方式带来影响。社交视频促进了知识生产的全民化集体协作、推动了文化内容的价值变现,并日益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提升个人幸福感、寻求社会支持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当下,乡村生活题材的话语生产在社交视频平台涌现。本文以社交视频建构的“美好生活”话语为研究对象,以在抖音平台上进行中国乡村生活题材内容创作的视频博主为研究样本,探究乡村美好生活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作为话语生产者的视频创作者和作为话语消费者的视频观看者在乡村振兴的主流语境内,同构对乡村美好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